交协之窗

改革开放40年——常运集团文化引领,聚力发展

发布日期:2019-05-06 浏览数:3856

 




“企业发展史浓缩在300平方米的陈列室中,我们的文化却深藏在百年客运历史中,伏线千里。”2017年初,常运发展史陈列馆建成,许多职工参观以后纷纷发出这样的感慨。

常州地方道路客运从民国时期的发端,到建国后的发展,再到现在的壮大,总有一种精神和情节属于客运人。经过几代人的传承,这种精神,在2010年被定格为“善于创造,乐于奉献,勇于拼搏,锲而不舍”。

多少年来,我们着力创造,站场一座座新建启用,车辆一代代更替升级,线路一条条往外辐射,企业逐步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现在成为全国道路运输企业里的百强,节能减排、规范操作、文明建设在全国声誉卓著,全国文明单位是最好的注脚。

成绩来源于一种文化,从常州地方客运开创之日起,这种文化就随时代不断丰富和积淀。虽无形,却付诸在了有形的行动中。近几年,发展尤为突飞猛进。

2010年,企业文化建设摆上重要议程。为构建企业品牌、打造优秀的企业文化提供认知背景、技术支持,公司邀请了江苏省委党校、南京师范大学、南京艺术学院等教学和科研单位的专家、教授协助进行企业文化建设课题研究和方案制订。借助“外脑”制定了《常运集团企业文化建设纲要》,确立了三大识别系统,体现出企业的发展战略、行业特色和企业个性,其中就包含了16字的常运精神。

理论层面的固化,推动了企业文化成体系发展。品牌建设、道德建设、载体建设全面发力。

品牌建设首屈一指。经过近十年的培育,公司在优质服务、安全管理、技能提高和党建工作上形成了以“乔森工作室”为首的十大品牌体系。乔森工作室立足节能减排,每年为企业节约燃料消耗近千万元,成为“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是全国交通系统品牌建设的标杆。工作室还开展技术援疆,在新疆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成立乔森技能大师工作室,把节能减排带到边疆漠地。王晓昀维修班组成为市级技能大师工作室,每年攻关汽车维修难题20余个,培养了一支素质过硬的青工队伍。常通明珠文明线成为江苏绿色交通第一线,“江苏快客”创建,始终走在全省客运行业前列。“三心”服务,拉近与旅客的距离,实现服务创新。

道德建设从各类评优选佳到常运道德讲堂,公司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道德先进传播和示范途径。从1997年开展“十佳”职工和岗位标兵评选以来,已有184人次被评为岗位标兵。为了“固化先进”,公司对连续5年被评为岗位标兵的职工,授予“功勋员工”称号。截至目前,臧志范、张焕金、陈建伟、邵伟明、江红卫、瞿浩良、张阿才、周秀敏、周平等共计9名职工成为“功勋员工”,在全体职工中起到了良好的模范作用。2011年,公司积极响应全市号召,在全公司范围内举办常运道德讲堂活动,分片包干、合力推进,小讲堂、行业分总堂、市总堂,围绕“四德”、全面发力,“常运好人”评选,教育引导出了众多的好人好事,现已有6名职工成为“常州好人”,2名职工成为“最美常州人”,公司也成为全市道德讲堂建设优秀示范点。

点、线、面,职工、企业、社会,三个维度的紧密结合,是这几年文化载体建设的初衷,也是归宿。顺风青年志愿服务队、蓝海豚乐团、职工书屋、文体协会等等,既是职工互动交流的载体,也是服务企业、服务社会的载体。志愿者队伍从450名增加到700名,每年服务人次过万,在“暖冬”行动、“带着微笑回家”等大型志愿活动中成为服务的主角。蓝海豚乐团从起初的十几人小乐队到现在50多人的管乐团,从职工的自娱自乐到车站“月月演”,为旅客带去欢乐,提升了车站美誉度,扩大了企业知名度,更加服务了社会,也因此荣获全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创新成果,登上了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

重温历史,激情澎湃;展望未来,踌躇满志。去年,公司建成常运发展史陈列馆,以清晰的发展脉络再现常州道路客运发展的百年历程以及未来常运发展蓝图,使企业文化建设的点点繁星汇聚成河。满眼全观,一条完整的客运文化发展之路绵延向前,虽盘旋曲折,却生机勃勃。在铸强常运魂的道路上,我们从未停歇。(常运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