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协之窗

我的交通梦

发布日期:2020-08-07 浏览数:3652

 

我七十年代末出生在苏南小城的一个偏远村庄,全村不过二十几户人家,汇聚了沈姓和朱姓两大家族,我家虽不富裕,但靠着父母勤劳的双手和父亲村校任教的微簿工资收入,率先在村上盖起三大间瓦房,也算是村上为数不多的。沟渠旁、池塘里、田野间到处都是我们村里小伙伴撒欢的身影,抓鱼的、钓田鸡的、做黑泥枪的,满满的童趣,现在虽然过了不惑之年,但每每想起还是意犹未尽。

村子离镇上约七八里路,一条弯弯曲曲的泥石路通往镇上,沿途经过四五个村庄,或多或少的有几个父亲的学生住那,每当经过时,父亲总要谈论一番。遇到镇上赶集和学校放假时,我总会跟父母一起上街,两个多小时的步行总是累的够呛,经常半路上赖着父亲背上好一段。八十年代的交通工具主要是轮船和公共汽车,而汽车更是一票难求。一到放寒暑假,我们全家就会到镇上的车站搭车去二十公里外的外婆家,每天只有一班公共汽车,人们都是早早地来到车站等候,看到车子进站了,大家就像天黑后散养归家的鸡鸭,争先恐后地往车上拥挤。我天生胆小,个子又不高,总是站在最前面却被挤兑到最后面,一身汗不说,手指也被夹破过,更别说抢座位了,父母也跟着我一路站到外婆家,觉得在当时坐车出门就是遭罪。汽车轰鸣的发动机让车厢内的说话声变得微弱,我看着司机开车时自豪的神情,时而蜻蜓点水般手指摁响喇叭的瞬间,心里别提多羡慕了,梦想着以后要是也能当个汽车司机该多好啊。

我的大姑和三姑都在城里工作,有时也会跟父母进城购物时探望,三姑夫当时在汽车站做调度员,每次乘车回家时,他都会用挂在腰间的七字形钥匙打开候车室检票门送我们进入站台,免去了排队挤车的烦恼,这把钥匙在我幼小的心里就像一根权仗,打开的是堆放金饭碗的仓库,能拥有一份车站的工作,成了我最大的奢望。

1996年中专毕业后,一个偶然的机会我有幸进入到溧阳汽车站工作,虽然没能开上车,但成了一名真正的交通人。我也从最初的美工宣传逐渐走上管理岗位,学校所学的美术专业已经完全摒弃,文字工作成了我以后工作的主流。不管是文件起草,总结材料、会议稿件撰写,还是自己感兴趣的随笔散文投稿,伴随着我的职业生涯一路走来。在学校中一向以文科占优的我也算是发挥出了自己的长处,虽不善言辞,但笔端流露出的也是真实的情感。

不知不觉一晃工作二十年有余,随着社会的进步,我也目睹了企业从繁华逐渐走向衰落,但交通人的标签却始终跟随着我,并引以为荣,因为交通战线为地方经济发展做出的贡献是有目共睹的。2010年全国城乡公交一体化现场会在我市召开,镇村公交进万家全省走的最早,一元制票价真正让利于民,践行了“公交优先就是百姓优先”的诺言。我所在的单位除承担跨省市际客运班线运输任务外,还经营着市到镇的公交班车,受私家车普及的影响,客流日趋减少,效益也是一落千丈,虽然面临较大亏损,但为了民生诉求和百姓便捷出行,企业咬牙坚持着,期盼政府重新整合公交资源,用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方式减轻企业负担。今年我市又被列为全省城乡公交一体化示范县市,全域公交的格局即将形成。

身为交通人既是使命也是责任,年少时的初心就是进入交通队伍,用灿烂青春和满腔热忱在岗位上发出光和热。不管企业走向何方,心中的梦想不变,心存的志向不变,心系的感情不变,我愿带着这份初心投入到企业转型升级、重振旗鼓的建设中去,与企业同舟共济、风雨前行。

这就是我的初心故事,一个梦圆交通的赤子情怀。(沈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