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强国

常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文件

发布日期:2021-01-26 浏览数:2979

 


常政办发〔2020〕11

------------------------------------------------------

市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

《交通强国江苏方案常州行动纲要》的通知


各辖市、区人民政府,常州经开区管委会,市各有关单位:

《交通强国江苏方案常州行动纲要》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实施。


常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0年12月30日

(此件部分公开)

交通强国江苏方案常州行动纲要

为贯彻落实《交通强国建设纲要》《交通强国江苏方案》,深入统筹推进落实《交通强国江苏方案》各项工作,谱写交通强国建设江苏方案常州篇章,加快构建安全、便捷、高效、绿色、经济的现代化综合交通体系,制定本行动纲要。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交通运输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和新发展理念,牢牢把握交通“先行官”定位,以打造“国际化智造名城、长三角中轴枢纽”为目标,以建设人民满意交通为宗旨,更大力度补短板、强枢纽、调结构、惠民生,为加快建设“五大明星城”提供更强有力的基础支撑和服务保障。

(二)基本原则

1.突出工作重点。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拓展南北通道,完善铁路、航空通道;发挥铁路货运和水运优势,推动运输结构调整;优化综合客货运枢纽布局,提升“三港一区”功能和能级,引领枢纽经济发展,打造长三角现代物流中心;高质量创建全国“四好农村路”示范市。

2.加强统筹协调。积极融入上海大都市圈、对接南京都市圈,大力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苏锡常一体化发展,统筹推进交通基础设施布局与城镇化发展、交通运输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促进区域交通协调发展和城乡交通一体化,促进公铁水空各种运输方式有机衔接和融合发展。

3.深化改革创新。深化交通运输管理体制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推进交通运输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升交通运输效率和安全服务水平。把创新作为交通运输发展的第一动力,加快培育新动能,拓展发展新空间。

(三)发展目标

到2025年,基本建成长三角中轴枢纽城市,国内出行实现“321.5”目标,即3小时通达全国重要城市,2小时畅行江苏全省,1小时通达长三角城市群重点城市,建成以常州中心城区为中心覆盖金坛、溧阳、江阴、宜兴、丹阳、靖江、泰兴等周边县市的“30分钟交通圈”。

到2035年,基本建成高水平交通强市,形成高质量具有竞争力的现代化交通基础设施、运输服务和治理体系,长三角中轴枢纽城市地位进一步突显,全面实现“融沪承宁、跨江携皖、区域一体、中轴枢纽”的目标。

二、重点任务

(一)构建布局完善、立体互联的综合交通网络

1.加快构建多层次、衔接顺畅的铁路客运网。进一步厘清国家干线铁路、长三角城际铁路、市域市郊铁路、城市轨道等各层次轨道交通的功能定位、线网布局、建设时序,加快推进相关铁路的前期工作并及早开工建设,实现外部联通、内部直通,加快建设“轨道上的常州”。完善铁路客运枢纽体系,突出常州北站、常州站和规划的常州西站、常州机场站主枢纽作用,规划建设“互联互通”的枢纽站,实现多方式集约布局,形成多枢纽协同互联的新格局。到2035年,形成由国铁干线、城际铁路、市域市郊铁路、城市轨道组成的多层次、一体化的轨道交通网体系。(市交通运输局、市发改委、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轨道公司、各辖市区、常州经开区按职责分工负责)

2.加快构建功能完善的民航基础设施体系。结合苏锡常都市快线建设,加快推进常州机场航站区改扩建工作和常州机场综合枢纽前期工作。推进二次雷达站建设和空域优化,提升空中运行效率和飞行安全。完善常州机场周边公共服务配套设施建设,打造成为集民航、城际铁路、城市轨道、常规公交、出租客运、社会停车、汽车租赁等多种运输方式的综合枢纽,实现“空铁轨交”联乘联运。构建“覆盖全市、层次清晰、功能明确、规模适当、安全可靠”的通用机场布局体系,到2035年,形成“1+3+N”的通用机场布局体系,即1个区域级通用机场(新北)、3个地区级通用机场(溧阳、金坛、武进)、N个临时起降点,实现15分钟航程覆盖全市域。(市交通运输局、市发改委、常州机场、相关辖市区按职责分工负责)

3.加快构建环型放射的高等级公路网。横向织补,纵向加密,完善高速公路网络功能,提升常州中轴枢纽地位。通过城市快速路延伸、国省干线公路改扩建和快速化改造以及新增通道等途径拓展快速路网,加强常州对外集聚和辐射能力,实现与周边县市的快速直联。到2035年,全面建成“三环19射”高速公路网和“四环21射”的快速路网。(市交通运输局、市发改委、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各辖市区、常州经开区按职责分工负责)

4.加快构建互联互通、城乡一体农村公路网。全面持续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加快农村公路提档升级,加强农村公路向规划发展村庄延伸覆盖,积极推进通村组道路、入户道路建设。因地制宜深化“农村公路+”融合发展模式,积极推广实施农村公路“+旅游”“+电商”“+产业”等,健全长效管护机制,落实管护主体、人员和经费,推进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融合发展。(市交通运输局、各辖市区、常州经开区按职责分工负责)

5.加快构建通江达海的高等级水运体系。畅通高等级航道网,加快建设德胜河三级航道整治工程、芜申线溧阳城区段航道整治工程、锡溧漕河前黄枢纽工程等,到2035年,建成“两纵两横一联”的高等级航道网。完善港口基础设施,重点提升集装箱码头专业化水平,结合德胜河魏村枢纽改扩建,拓展常州港口岸线资源,预留发展空间。(市交通运输局、市发改委、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各辖市区、常州经开区按职责分工负责)

(二)构建辐射广泛、集聚力强的货运服务体系

1.推动港口集约高效专业化发展。加快常州港改造升级,推动集装箱深水码头建设,加快公用码头“散改集”。强化区域协作,支持综合港务区加强与上港集团全方面合作。推进航线协调发展,重点加强至日韩、东盟地区等近洋航线建设,提高航线直达率和航班密度。积极发展内河集装箱运输,加强与上海港等沿江、沿海重点港口的水水联运。加强资源整合,推动加快组建常州港集团化经营主体,推动沿江和内河干线等重要港口岸线资源的整合利用,实现重要港口资源一体化开发运营,促进港口集约化和联动发展。(市交通运输局、市发改委、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相关辖市区按职责分工负责)

2.引导铁路枢纽功能优化升级。加快推进常州铁路货运物流基地建设,努力建成铁水联运中心、上海港集装箱调度分拨中心,提高铁路货运服务能力,推动运输结构调整。加快推进常州至上海海铁联运班列常态化运营,打造常州-上海芦潮港-上海洋山港海铁联运样板工程。适时启动通江铁路支线建设,实现铁水直连,丰富港区集疏运,降低物流成本,提升城市竞争力。(市交通运输局、市发改委、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相关辖市区按职责分工负责)

3.提升航空货运功能。吸引货运航空公司来常设立基地,大力发展全货机,围绕有市场需求的“一带一路”沿线节点城市、货运枢纽城市、产业关联城市开通货运航线。引进航空快件公司进驻常州空港产业园,推动大型航空速递企业落户常州,形成集聚效应,积极打造区域性航空货运集散中心;结合常州综合港务区建设规划,推动在常州机场周边建设保税仓库,推进国际快件监管中心建设,提升航空口岸功能,发挥常州机场一类口岸和国际航空物流中心的优势。(市交通运输局、市发改委、常州机场、相关辖市区按职责分工负责)

4.发展现代物流。积极培育规模化、集约化龙头物流企业,引导交通运输、商贸、邮政、供销等物流资源整合,培育现代物流服务主体,壮大供应链服务、冷链快递、即时直递等新业态新模式,提高物流标准化、信息化、专业化和社会化水平,促进物流降本增效。深入推进网络货运(无车承运人)发展,在经营许可、行业监管等方面探索创新,培育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网络货运,推广线下基地、线上平台、商业贸易、产经信息、物流配送等融为一体的智慧物流营运模式。(市交通运输局、市发改委、相关辖市区按职责分工负责)

(三)构建便捷舒适、经济高效的客运服务体系

1.提升航空客运服务。继续扩大国内主要城市的通航覆盖面,积极引导培育东航公司拓展国际客运航线,力争引进第二家基地航空公司,鼓励中小及低成本航空公司开通亚洲中短程客运航线,通过提高直飞航线比重、加密中心城市航线、优化航班时刻等方式,不断提升航空出行便捷性;继续加密市区机场班车、异地城市候机楼城际班车班次,打造常州机场1小时交通服务圈;探索建立机场、航空公司、铁路、公路客运的联程服务体系,努力发展空铁、空巴通多式联运。(常州机场负责)

2.持续落实公交优先。按照国家“绿色出行示范市”“公交都市”和全省“公交优先示范城市”的要求,加快推动公交专用道、公交场站和换乘枢纽建设,探索公交场站土地综合开发;发展定制公交、大站快线、微循环公交、毗邻公交等个性化、品质化的特色公交服务模式,不断优化城市公交线网和站点布局,提高公共交通通达率、准点率和换乘便捷度、服务满意度,增强公共交通出行吸引力;推动城市公交与各层次轨道交通网络无缝衔接,形成以轨道交通为骨架、常规公交为主体、其他公交和公共自行车为补充的多形式、一体化城市公共交通出行体系;探索镇村公交发展新模式,鼓励定班定线与电话、网络预约、定制公交等需求响应式经营模式相结合,推进镇村公交持续健康发展;建立完善并落实与公交运营服务质量挂钩的公交补贴补偿制度,确保可持续发展。(市交通运输局、市发改委、市公安局、市财政局、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相关辖市区按职责分工负责)

3.加快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系统谋划我市未来城市轨道交通网络,优化城市空间布局,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根据常州市城市轨道交通第二期建设规划,推动城市轨道交通5号线、6号线一期、2号线西延线和东延线建设,到2026年,形成由4条线组成的“才+L”型线网结构。推动城市轨道交通服务模式创新,积极推广应用互联网购票、移动支付进出站等智慧服务,优化乘客出行体验,提升公共交通服务品质。(市轨道公司负责)

4.加快道路客运转型。继续推进道路客运向定制客运和班线公交化运行模式转型,鼓励发展公铁、空巴等多种形式的旅客联程运输,实现与城市轨道交通的错位互补发展。鼓励道路客运企业集团化发展,一体化经营,鼓励道路客运与旅游等融合发展,支持客运企业开拓旅游市场、发展旅游业务,强化旅游集散中心的旅游地接功能,实施“车票+景区门票”一体化销售新服务模式,实现“一票到底”的“旅游一站式服务”。(市交通运输局负责)

5.促进出租汽车行业融合发展。鼓励巡游车经营者和具有网络预约服务的平台深化合作,充分利用互联网平台的技术优势及市场化运营优势,推动巡游车运营服务模式升级。建立出租汽车行业信用考核机制,提升服务质量。(市交通运输局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