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协之窗

让“静音车厢”在常州动起来

发布日期:2021-02-08 浏览数:2407

 

从2020年12月24日起,铁路部门开始在京沪高铁、成渝高铁部分车次试点“静音车厢”服务。愿意遵守相应行为规范的旅客,可通过12306网站和手机客户端购票时自行选择“静音车厢”。乘坐“静音车厢”的乘客需把手机调成静音或关闭;如要接打电话,或乘客间要说话,必须离开车厢;如要听音乐,必须戴耳机;列车广播报站名也会取消,乘客从车厢内显示屏获得站点信息。
       既然是试点,开始当然还只是柔性引导。你想享受“静音车厢”的环境,就不能给“静音车厢”带来噪音,这是双向公平合理的要求。我相信绝大多数乘客会喜欢“静音车厢”的,但会有不少乘客因疏忽而喧哗或外放声响,会有极少乘客旁若无人,不顾他人感受随意喧嚣,我行我素。其实不只是在车厢,而是在所有公共场所,不高声喧哗,不弄出很大声音,顾及他人感受,目中有人,是做人的一种基本修养和文明行为。
       1990年,笔者在香港乘地铁,领略到车厢静音的风景。看出乘客多是上班族,无人说话,无人吃东西,有人看报,有人似乎在闭目养神,多数人像在想心思。总之,安静得你不好意思弄出声响。后来去日本旅游,导游第一条要求,就是不要高声讲话。高声喧哗会让别人烦躁,任何持续的声响都会让人感到不适。几年前有一则新闻我还记得,公交车上一位大妈高声打电话很长时间,最终被旁边男子一巴掌打落手机。打人肯定不对且涉嫌违法,应被依法处置,但长时间高声讲话让人烦躁不安也是不争的事实。或许天生嗓音大,或许车厢里打电话不得不高声,可是为什么不长话短说呢?
       噪音会给人们带来危害和不安,是众所周知的常识。包括广场舞、汽车喇叭、声音外放、高声喧哗,公共场所的诸多人为噪音,长期以来是公共生活空间的一个痛点。许多市民公开表示,对车厢里部分乘客将手机等电子设备声音外放的行为,已经忍了很久了。与车厢里吃零食尤其吃刺激味道食品一样,高声讲话、声音外放等行为剥夺了同一个车厢里其他乘客的安宁,侵害了他人的休息权利。需要通过完善法规制度和提高大众自律自觉,来保障包括公共交通工具在内重点公共环境的安静。2020年12月1日,上海开始实施新版《上海市轨道交通乘客守则》,规定地铁禁止电子设备声音外放。不过总是有人不自觉,截至当日下午1点,上海轨道交通全网络共劝阻了19例电子设备声音外放的情况。
       常州是全国文明城市,争做文明人是常州市民的荣光。在公共交通全域,共同营造“静音车厢”走在全省乃至全国前列,可以成为常州市民的实际行动。让“静音车厢”在常州动起来,交通管理部门和公共交通营运单位不妨多加引导,譬如在市内公交车、长途客车、地铁车厢内张贴一个醒目的“静”字,如同校园内、医院内、影剧院内,用一个“静”字提醒人们保持安静。先引导人们觉醒意识,在公共场所注意安静,再养成良好习惯保持安静,然后在法规制度下依法依规强制安静。最后,对违反法规制度,在公共场所制造噪音之屡教不改者,来点经济或行政处罚,强制其长点记性遵守安静。柏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