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强国

(接前期)

发布日期:2021-02-08 浏览数:2790

 


      (五)构建完善可靠、反应快速的平安交通体系
       1.提升风险隐患防控水平。强化交通基础设施的安全防护装备建设,加大重要交通基础设施实时监控、主动防护、隐患处治与安全保障的投入,加强标志标线、警示标牌、防碰撞、治超、交通监控、电子执法等交通设备设施的规划、建设和维护管理,持续实施公路生命安全防护工程、平安工地示范创建、船闸枢纽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保障基础设施安全可靠。提升运输装备安全性能和本质安全水平,鼓励小、散企业开展行业规模化整合,坚决淘汰安全生产条件不达标的行业单位。督促生产经营单位持续加大安全专项费用投入,加强车辆技术管理、安全防控技术研究以及设备提档升级改造,强化营运车辆技术检测和维护保障,严防“带病上路”。深入开展交通运输领域危险化学品使用安全专项治理行动。(市交通运输局、市应急管理局、市公安局、市生态环境局、各辖市区、常州经开区按职责分工负责)
       2.完善交通安全生产体系。完善安全责任体系,强化党政领导干部责任、行业安全监管责任、企业安全主体责任等三个责任落实,层层明确安全生产监管责任清单,建立履责考核机制。大力推行安全生产责任保险工作,从事交通运输行业领域的生产经营单位应当投保安全生产责任保险。完善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全面构建交通运输安全隐患预防控制体系。严把交通运输生产经营单位的从业准入关以及从业人员的资质关,加强对“两客一危”重点营运车辆、港口危化品码头、城市公共交通、公路水运建设施工等领域的安全监管和信用考核力度,进一步提升交通安全执法的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能力和水平,夯实行业综合治理基础。(市交通运输局、市应急管理局、市公安局、各辖市区、常州经开区按职责分工负责)
       3.强化交通应急救援能力。完善交通行业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加强实战演练,检验提升预案的针对性、适用性和可操作性。健全应急值班值守、信息报送、指挥协调和应急处置等机制,依托重点行业单位加强应急救援队伍建设,推动应急基地建设,加强应急保障车辆和装备、物资配备建设。加强横向、纵向部门间应急预警信息共享,畅通联合救援渠道,最大程度发挥跨部门联动处置机制的作用。(市交通运输局、市应急管理局、各辖市区、常州经开区按职责分工负责)
      (六)构建科技引领,创新驱动的智慧交通体系


       1.深化科学技术研究。完善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创新体系,充分调动基层和企业技术创新、管理创新、服务创新的积极性,参与国家标准的制修订,鼓励质量控制小组活动等群众性创新,助推交通运输行业创新发展和转型升级。依托重点工程建设,加强重大项目科技攻关,在公路、水运基础设施建设、养护技术体系、交通运输工具方面取得一批国际国内领先、实用性强的研发成果。推动“新一代国家交通控制网”常州试点示范工程建设,推进面向城市公共交通及复杂交通环境的安全辅助驾驶、车路协同等智慧交通示范建设。(市交通运输局、各辖市区、常州经开区按职责分工负责)
       2.提升科技信息化水平。策应加快5G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要求,加快信息化的管理应用,开发基于交通一张图的统一服务、调度和指挥系统,积极推动与公安、铁路、民航等部门信息互联互通,实现跨部门、跨区域、跨行业数据资源共享;积极拓展公、铁、水、空和城市交通“一站式”综合信息服务,进一步完善“一个手机、一个网站、一个热线、一张交通卡、一个平台”五位一体的公共信息服务体系;加快升级完善现场执法业务管理系统和装备,加强对执法全过程监督;全面推进智慧公路、智慧航道、智慧港口、智慧机场等建设,推动交通重点路段、重要节点的交通感知网络全覆盖,实现智慧基础设施网络化运营管理。(市交通运输局、各辖市区、常州经开区按职责分工负责)

???????
      (七)构建组织科学、管理高效的行业治理体系
       1.深化交通运输管理体制改革。纵深推进交通重点领域改革,根据机构改革实际运行情况,不断完善涉改部门权力清单,合理划定责任边界,进一步优化行政权力事项办理流程,推动政务服务“自动办”。继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在法律法规框架内推动权力下放,把交通运输部门“不该管、放得下”的职能转移给社会组织,使其成为独立公正、规范运作的专业化社会组织,“接得住、管得好”政府转移的社会管理职能。(市交通运输局、各辖市区、常州经开区按职责分工负责)
       2.提升交通法治化水平。加强综合执法改革,探索建立以“大数据+精准执法+信用管理”为一体的新型执法模式,完成交通运输行政执法“四基四化”建设。加强市场监管,利用大数据分析、随机抽查、信用评价等依法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健全交通运输市场退出机制。完善信用信息归集共享和信用联合奖惩工作机制,更好地发挥信用体系在交通运输安全生产、工程建设、环境保护、客货运输、出行服务等监管中的重要作用。(市交通运输局、各辖市区、常州经开区按职责分工负责)
       3.提升交通行业软实力。继续深化文明行业、文明单位、文明窗口创建,加强文明巡访,不断巩固国家、省、市三级文明创建成果,提升全行业的文明创建整体水平;集成打造党建品牌,培树交通先进典型,加强新媒体宣传,讲好交通故事,营造良好的交通发展氛围;健全交通行业人才选用机制,最大限度激发和释放干部创新创造活力,增强干部队伍适应交通强国建设要求的能力,培养一批敢于担当,勇于创新的高素质、专业化、年轻化交通干部。(市交通运输局、各辖市区、常州经开区按职责分工负责)
       三、试点示范工程
       服务国家战略和常州高质量发展要求,围绕交通强国建设江苏十大样板,结合常州交通发展实际,重点打造“八大试点示范工程”:一是打造交通服务乡村振兴试点示范,重点拓展农村公路服务内涵,深化“农村公路+”融合发展模式,深化管理养护体制改革,开展全国“四好农村路”示范市创建;二是打造国家“公交都市”建设示范市,重点提升公共交通出行的吸引力,构建“特色鲜明、品质一流、公众满意”的公共交通服务体系;三是打造全省城乡公交一体化建设试点示范市(溧阳),重点构建与现代化城乡发展阶段相适应的资源共享、畅通有序、安全绿色、智能环保的现代化城乡公交一体化体系,实现“山水溧阳、魅力公交’的美好愿景。四是打造海铁联运试点示范工程,重点发展铁路集装箱运输,推进海铁联运、铁水联运,促进物流降本增效,服务实体经济发展。五是打造“新一代国家交通控制网”常州试点示范工程,重点突破智能驾驶、车路协同控制等关键技术,推动智能交通产业在常州落地发展。六是打造全省道路危险货物运输安全整治工作试点示范,重点探索建立更加科学、规范、有效的危险货物运输治理体系,加快推进危运行业安全监管全链条、全过程、全覆盖。七是打造一批公路水运“平安百年品质工程”,重点提高工程建设的工业化、智慧化和绿色化水平,大力提升基础设施使用寿命和耐久性,推动航道船闸工程广泛应用装配化施工,开展结构耐久性和施工智能化研究,形成一批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材料的应用指南和施工规范,建设全国一流品质工程项目。八是依托大运河文化带建设,推动绿色航运发展。重点推动通航环境美化、航道护坡绿化、船用能源洁化、船上污物接收处置一体化,提升绿色航运发展水平。
       四、保障措施
       1.强化政治保障。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标定向,更加扎实地把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的各项决策部署落到实处,为推动交通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思想保障。
       2.强化组织保障。各地区、各单位要将构建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作为全局性的重点工作和最迫切的任务,切实加强组织领导,落实党政领导挂钩联系交通重大项目制度,建立交通重点任务推进联席会议机制,定期研究解决项目建设中的资金、土地、征地拆迁、环境保护等问题,通过常态化的调度、协调、督查和考核,确保行动计划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3.强化规划引领。要以社会经济发展的大格局大视野系统谋划交通运输发展,科学编制并实施城市综合交通规划,进一步实化细化交通强国江苏方案常州行动纲要的实施项目和载体,指导现代化综合交通体系建设,调控交通资源,引导各类交通方式协调发展。要统筹交通运输与城市土地利用、空间开发、产业布局、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实现全市域交通“规划一张图、建设一盘棋”。要优化项目前期工作机制,强化规划项目实施的刚性约束,压茬式、滚动式、有计划开展项目前期工作,对共识度高、牵引力大的项目优先抓紧推进,对中长期项目注重多规融合、预留空间、创造条件推进。
       4.强化要素保障。深化交通投融资改革,完善政府主导、分级负责、多元筹资、风险可控的资金保障和运行管理体制。鼓励采用多元化市场融资方式,拓宽融资渠道。各级自然资源和规划部门要加强交通基础设施用地保障,做好重要交通廊道、重大设施和重大项目的空间预控。加强培养适应新时代交通发展各层次人才,注重提升实际工作能力,滚动实施交通人才发展规划,引进交通运输行业领军型人物和创新型团队,为构建现代化综合运输体系提供智力保障。
       5.强化试点示范。各地区、各单位要按照“一年启动出亮点,两年推进见成效,三年总结出经验”的目标,抓好抓实抓细八大试点示范工程的打造工作,细化分解目标任务,制定具体的行动方案,尽快形成在全国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和成果,为交通强国建设提供经验做法、贡献常州力量。
附件:1.重点工作项目表(不公开)
          2.试点示范工程重点工作任务表(不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