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文苑

回家的路

发布日期:2022-11-16 浏览数:634

 


潘小琴


冬月的凌晨,太阳还没有升起来,袅袅炊烟已在篁村的上空升起,唤醒了静谧的村庄。

这一天,陆婉婷是村上起得最早的人,她在为儿子一家的到来忙碌着。每次孩子回来,她都会亲自下厨,为家人做一桌好菜。看着全家其乐融融,她觉得,这是儿女挣再多的钱也换不来的幸福。

陆婉婷膝下有一男一女,儿子小东是从江阴篁村走出来的第一个大学生。如今,他已是一家化工有限公司的科技工作者、高级工程师。

今天,是母亲陆婉婷六十六周岁的生日,带着一份浓浓的乡情,带着对母亲深深的祝福,小东携同爱人和儿子踏上了回家的路。

对于脚下这条出入家乡的田间小路,小东非常熟悉。他生于此,长于此,这里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对他来说都是那么亲切,那么魂牵梦绕。踏着这条小路,他曾背井离乡到千里之外去求学。正是这条一次又一次走过的泥泞蜿蜒小路,把他送进了知识的海洋。这里,不仅是他人生的起点,也给予他外出求学的勇气和努力拼搏的力量。

跨进家门,父亲为儿子亲自泡了一杯热茶,递了过来。小东捧着这杯满含香浓亲情的茶,感慨万分,多年累积心头的思乡之情,此时随着这杯热茶,在这间老屋里氤氲开来。

和村中其他的孩子一样,从七、八岁起,小东就背着书包,迎着朝阳去上学。他清楚地记得读小学时,有一次旷课到城里去玩,回到家中被母亲打了一顿。母亲想到自己为了儿女终日辛劳,伤心至极,她训斥儿子:“少来不学习,老来无出息。”

在小东的记忆中,那是母亲第一次打她。打过以后,母亲躲在房里大哭了一场。母亲的泪水深深地刺痛了小东,看着母亲辛劳的背影,他把自己关在屋子里,默默地想了好久,他觉得再也不能让父母为他操心了,从那时起,他开始努力学习。

1991年夏天,小东考上了当地颇有名气的江阴南菁高中。但由于家中经济困难,他将面临无法继续学习。当时,其他同学都已做好了上学的准备,可他的学费依然没有着落,小东的父母亲非常着急。

就在小东几乎绝望的时候,他的父亲拖着疲惫不堪的身体回家了。他对小东说:“学费借到了,你去读吧。”小东接过父亲手里拽得紧紧的、被汗渍浸湿了的一百元钱,难受得哭了。母亲对小东说:“好好读书,争取考上大学,这才是对父母亲最好的回报。不要担心家里,你只要认真学习就好了。”

就是这来之不易的一百元钱,从此改变了小东的人生轨迹。父母亲的嘱托和教诲,像春雨般滋润着他的心田,给了他克服困难的决心和努力拼搏的勇气,助他能有更强的信心去追求知识,追求梦想。

功夫不负有心人。由于小东的勤奋和努力,品学兼优、德才兼备的他,获得了江阴市市级三好学生的殊荣。

为了挣出两个孩子的学费和家里的生活费,陆婉婷和他丈夫商量后,在篁村街上摆了一个菜摊,夫妻俩一个把称,一个负责收钱,配合默契。生意繁忙时,一天要接待好几十个客人,许多时候和农忙时节重叠,那份辛苦是难以想象的。

1994年,小东正面临高考时,父亲得了重病住进了医院。为了能让小东安心高考,陆婉婷没有告诉小东父亲生病的事,硬是把痛苦埋在心里。她一边要服侍丈夫,一边要摆摊卖菜,还要去地里干活,生活的重担压得她喘不过气来。

为了多挣一点钱,陆婉婷还到厂里去拿牛仔裤回家洗。每一条都用板刷刷洗,然后到码头上去用棒槌打,晒干叠整齐,每条挣二角钱。常年累月的风霜在陆婉婷的脸上留下了深刻的痕迹,一双眼睛满是经历风霜后的沧桑,她就像蜡烛一样永远在燃烧自己。

这一年,小东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武汉一所大学。母亲捧着小东的大学录取通知书,喜极而泣。小东的父亲想到自己当年因家庭贫困,交不起三元钱的学费而中断学业,他百感交集,激动不已。想到儿子要去千里之外读书,他们又有点舍不得,真是儿行千里母担忧呀!

回想二十多年前离开家乡的情景,小东仍然历历在目。严厉的父亲和慈祥的母亲把她送出村口,一直送上车,注视着他慢慢离去。

带着亲人的期盼,穿着母亲为他缝制的鞋子,背着母亲做的煎饼和茶叶蛋,小东含泪告别亲人,离别家园,踏上了追求知识和理想的征程,而让他难以割舍的是他对家人的思念和牵挂。为了减轻家里的负担,小东在上大学期间一边刻苦学习,一边做家教挣钱。

弹指一挥间,几十年过去了,小东希望父母亲能在城里安度晚年,而陆婉婷不想离开家乡,她已对这片土地倾注了深厚的感情。老家虽然没有城里条件好,但陆婉婷更看重的是全家团圆。

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小东感恩他的父母亲,感谢他们的养育之恩。

今年早些时候,小东打算为母亲的生日送一份大礼,准备带母亲到北京去旅游,但母亲舍不得钱。

媳妇说:“妈,您这辈子太辛苦了,出去玩玩吧。”

小东说:“是呀,钱我们来出。”母亲还是不答应。

母亲说:“我就不去了,你们去玩吧。”

为了给婆婆过寿,媳妇特意去商场给婆婆买了一套新衣服,并在颇有名气的“大喜来”蛋糕店,定制了一份新鲜的蛋糕。

天渐渐暗了下来,喜庆的气氛越加浓郁,老屋中充满了温馨的色彩。点蜡烛、吹蜡烛、许愿、吃寿面。

“妈,您吃!”、“爸,您也吃”,小东不停地为父母亲夹菜。孙子站起来,举起茶杯:“祝爷爷奶奶身体健康,快乐长寿。” 在儿子一家人心里,尽心尽孝,永远是年轻一代镌刻在骨子里的精气神。

简单的饭菜,成就了这桌隆重的宴席。看着孩子们这么孝顺,小东的母亲禁不住泪流满面。

在这座有着千年文化传承的村庄里,儿女对父母的孝心,不是以菜肴的奢华来衡量的,评判的标准是儿女对父母的孝顺和对父母发自内心的祝福。

天地变换,日月更新。如今的篁村,在时代的滚滚大潮中悄然变化着。许多人叩别故土,离开乡梓,向更辽阔的世界奔去。他们无论身在何处,都能落地生根,努力拼搏,自强不息。

抬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无论在天涯,在海角,游子的心仍然挂念着家乡,挂念着家乡的树是否依旧青翠;挂念着家乡的水是否依旧清澈;挂念着地里的油菜花是否开放;挂念着父母长者的身体是否安康。

他们默默地呼唤着:亲爱的家乡,你是世上最美的地方,你是世上最亲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