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文苑

浅赏东坡公园之楹联

发布日期:2023-01-06 浏览数:691

 


曹延静


“风风雨雨寒寒暖暖处处寻寻觅觅,莺莺燕燕花花叶叶卿卿暮暮朝朝。”

那日听《蒋勋细说红楼》,讲到第十七回为大观园题词,蒋先生旁征博引拓展开去,谈到了这一副苏州网师园的回环楹联,我一下被迷住了。对联的形、色、声、形音韵之美,且“寒寒暖暖”“寻寻觅觅”“莺莺”“燕燕”“卿卿”皆含典故,情意绵长。

蒋先生一再提及江南园林,谈及园林若没有题字,若没有对联,就没有了内蕴没有了灵魂。

我突然就想到我经常闲逛的东坡公园,公园内,处处皆题字,石刻,对联,碑文等。若用女子来比,东坡公园不是那妩媚的,叮叮当当张扬的女子,她沉静幽雅,“腹有诗书气自华”。而我,常常在她的运河边闲散,在荫蔽小径徘徊,对她的题词楹联,却未去领略灵气之韵。

此后,我便放下潺潺之运河,假山松竹,牡丹花亭,鸟鱼花香,去观,去赏,去揣摩东坡公园之联。

东坡公园由三面环水的半岛和古运河中的一座形似水中月亮,名谓“半月岛”组成,由广济桥横跨相连。入口全在三面环水的半岛这一边,有东西二门。

自西门入,迎面便是一座四柱重檐大牌坊,乾隆皇帝题字“舣舟亭”。这是题字的牌坊,“舣舟亭”却建在半岛小山之上,面对着静静流淌的千年古运河。亭的两侧,是石柱镌刻楹联。

内联(绿字)大篆:“舣舟亭畔喜留东坡居士;洗砚池边昔驻西蜀诗人。”

外联(红字):“二月江南好风景;故人此日共清明。”

苏东坡曾先后十一次来常州,并终老于常。相传东坡先生数次系舟于此,南宋时为纪念他而在此建舣舟亭。舣舟,停船靠岸意。

见到牌坊“舣舟亭”,顺便把东坡公园夺目的“舣舟亭”先赏析了。后再回到至东坡公园西门来,一路赏玩而去。

跨入题字为“东坡园”的西门,一眼便望见门边一幅抱柱联:

右联:“亭以人传,试携铁板铜琶到此唱大江东去”;左联:“舟曾野宿,想见芒鞋竹杖正相迎千里南来。”

右联铁板铜琶,便是一典:南宋俞文豹在其《历代诗余引吹剑录》一书中谈到一个故事,说苏东坡有一次在玉堂日,有一幕士善歌,东坡因问曰:“我词何如柳七(即柳永)?”幕士对曰:“柳郎中词,只合十七八女郎,执红牙板,歌‘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词,须关西大汉、铜琵琶、铁绰板,唱‘大江东去’。”东坡为之绝倒。

自苏轼故事出后,人们便用“铁板铜琶”形容豪放有力的诗词文风,用少女执“红牙板”而歌来描述柔美婉约的诗词文风了。

而左联的芒鞋竹杖,自是取之东坡先生那首著名的《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入园后,至少有三条小径可选,左侧一条可沿运河款款踱步,右侧一条穿越春季烂漫的桃花梨花樱花,进入更加缤纷的牡丹园。而中间古砖小径,便可通向“龙亭”,龙亭是榭与亭的结合建筑,传说乾隆皇帝在此“召试”,选拔人才。

龙亭的南北有抱柱联。北侧:“驻跸题诗,仰慕遗风挥御笔;凭栏吊古,追思逆旅动龙颜”;南侧:“鉴史怀苏,为君应悟贤臣苦;吟诗求法,觅句方知雅韵难”。

乾隆帝对东坡先生的仰慕怀念之情,不但是以上两联,在“乾隆御碑”,更有三篇御碑盛赞。

风流苏髯仙,遥年此系艇。遗迹至今传,以人不以境。

“龙亭”右侧小路徐行,拾级而上,遇一亭曰:问月亭。楹联道:明月揽怀中,问几次阴晴圆缺,长河流眼底,看如何离合悲欢。

一句问月,却又问出了多少离愁别绪!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轼的《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令人不禁脱口而出。

沿着山间石径,曲折而上,又曲折而下,这是我平日最喜欢的去处,静谧,幽深,我常抚着那古树皴裂的皱纹,吟哦着“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这些树没有那么古老,但它站在风中雨中,静默地看过多少匆匆的过客?!

在一片林荫间,“银带亭”,悄然伫立。抱柱联:“缥缈黛峰,接越界而连楚域;潺湲碧水,襟三江矣带五湖。”典出于王勃《滕王阁序》: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意为:以三江为衣襟,以五湖为衣带、控制着楚地,连接着闽越。

继续沿着石径前行,便到了文首所述的“舣舟亭”,念一回对联,望一回运河,再缅怀一回西蜀诗人。

脚下,苔青石白,无不透着岁月的苍桑。踩石板而下,经一条鹅卵石小路,在鸟鸣与浓荫间穿过,来到广济桥。

以上是自西门而来广济桥,下文我们从东门行来,交汇于此。

由东门而入,你会置身于一片竹林之间,春意盎然时,拔节的鲜嫩的翠绿的竹与毗邻的盛开的娇艳的牡丹,交相辉映,美不胜收。在路左侧的竹影里,静卧一亭,名唤:“野宿亭”。信步进亭,悠然而坐,眼底是静静的运河及对面的“半月岛”。

亭有两联,近路一侧,篆书为联:“旅枕三更难入梦;孤舟一夜许相依”。

近运河一侧:“野宿千秋留胜迹;舣舟一夜酿深情”。

此二联有一个关于东坡先生野宿的感人故事:宋神宗熙宁六年(1073年),苏东坡奉命赴常、润(镇江)一带赈灾,遇除夕夜,他不愿意打扰地方官员和百姓,独自夜宿在运河边的一只小船上,写下了《除夜野宿常州城》。他吟写道:

“行歌野哭两堪悲,远火低星渐向微。病眼不眠非守岁,乡音无伴苦思归。重衾脚冷知霜重,新沐头轻感发稀。多谢残灯不嫌客,孤舟一夜许相依。”

沿竹林掩映的石路继续前行,右侧为一江南园林厅堂:抱月堂。抱柱联曰:“明月入怀,表里俱澄澈;清光照膽,天人共古今”。紧走几步,便行至广济桥,与西门之来路汇并一处,跨过广济桥,来到“半月岛”。

尚未下桥,便见东坡先生捻须持杖之立像,身旁石刻为先生手书《哀词》:“大江之南兮,震泽之北。吾行四方而无归兮,逝将此焉止息。岂其土之不足食兮,将其人之难偶。非有食无人之为病兮,吾何适而不可。独裴回而不去兮,眷此邦之多君子!”

沿左手行去,一侧是运河,一侧是“苏子墙”,选录的东坡先生及怀苏,仰苏诗词,一首一首读去,既欣赏诗词之韵,又惊叹于书法,石刻,碑文之妙!中国传统文化之美,令人赞叹不已!

登几级台阶,行一径小道,来到半月岛中央,高高矗立的,便是仿宋楼阁“仰苏阁”,雍容高俊。据说“仰苏阁”为唐伯虎手书,而“坡仙遗范”为康熙御笔。“仰苏阁”的朝东一侧,一大块碑石,刻有东坡先生豪迈的《念奴娇  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岛的最东端,是东坡先生卧像一尊,正对着日夜不休,千古滔滔东去的古运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