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文苑

喝汤

发布日期:2023-03-15 浏览数:571

 


刘嘉


对汤的热爱,在广袤北方,可以武断地肯定,河南坐第一把交椅。

河南人爱喝汤,尤其是早饭和晚饭,有菜没菜,丰俭与否,餐桌上绝对不会少了汤。在大河南北两岸,很多地方干脆把吃饭叫作“喝汤”,单从语词上看,河南人对汤的热爱就可见一斑。

河南的汤,有甜的(不加盐的,即“甜”),如大米汤、小米汤、麦仁汤、绿豆汤、红薯汤、包谷糁汤、面疙瘩汤;有咸的,如胡辣汤、羊肉汤、牛肉汤、驴肉汤;有酸辣的,如酸辣汤等。

“地不分东西,人不分老幼”,河南人一年四季最爱做和喝的汤,非面疙瘩汤莫属了。它的做法十分简单:将面粉放进盆里,加上适量的清水,用筷子顺时针搅拌均匀,待形成小疙瘩状后,倒进铁锅,加大火烧沸后,再转文火,慢慢熬上几分钟,一锅香甜筋道的面疙瘩汤就成了。家里条件好的,还会加点蛋花,滴几滴小磨香油。这人间美味,用地道的河南话说:咦!这汤喝着可美。

老一辈河南人特喜欢喝这种面疙瘩汤。一来省事,节时;二来取材方便;再者,好消化,清热去火。豫剧泰斗马金凤,据说酷爱喝甜面汤,老人家生前多次提到她的养生宝典——早晚各一碗甜面汤,清嗓,润肺,养脾胃!原来大师也爱这小热昏呀!

马金凤大师原姓崔,小名金妮,洛阳人,生于山东曹县。六岁随父学河北梆子,七岁登台配戏,九岁改学豫剧。十四岁正式登台担当剧目主演,早期艺名“花蛾子”,四十年代末唱红于安徽省界首市,绰号“盖九州”,代表作有《穆桂英挂帅》、《花打朝》等,有洛阳牡丹的美誉。我外婆生前是戏迷,为了去看戏,经常逼我快写作业、快吃晚饭,她做的饭就是这著名的面疙瘩汤。有时是甜的,有时是咸的。甜时搭配馒头(河南叫“馍”)加凉拌萝卜丝;咸时仅有馒头可食。——外婆离世多年,坟头所植松树亦亭亭如盖了吧?

尽管面疙瘩汤受欢迎程度深,但论说知名度,在外省最高、最响的,还得属“胡辣汤”。顾名思义,又“胡”又“辣”,这两个皆是外来货,却在中原生根开花,体现了俺中原文化的兼容并包之美德。一种说法:胡辣汤始于南宋末,大兴于元朝。元时疆域辽阔,东西方交流频繁,胡人来中原者如过江之鲫,其饮食亦被带进来,且扎根关中、中原。随着胡椒等香料的传入,胡辣汤里又添加进道家和佛家的方子,共计三十余味香辛料。另一种说法:胡辣汤是用胡人调料做的汤,这汤热、辣、香、麻,味道很醇厚,但一般人品不出具体是哪种调料的味,就敷衍称它是“胡乱辣”(大概是说“胡弄鬼”呢,有贬低之意在也)。

其实,胡椒原产印度、东南亚。在古代,这东西可是奢侈品,视与人参、燕窝等价。唐代,胡椒被视为珍稀药物,只有在“胡盘肉食”中才使用胡椒。有一个贪官叫元载,此公热爱胡椒——不是一般的爱,是真爱。他位列古代十大贪官中,其贪污的胡椒有八百石,据说——也许是真的——在中世纪的欧洲,有钱人被称为“胡椒袋子”,穷人则被人轻蔑地形容为“他没有胡椒”。正因为胡椒实在贵重,唐代宗对元载怒火中烧,以至在处死他之后还不解气,下令掘开其祖坟,劈棺弃尸!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元载若再生为人,看到胡辣汤里自己宝贝的胡椒粉被视作平常之物,不知内心要飘出多少草泥马呢?

胡辣汤的制作方法:在清水中加入煮熟的花生、熟牛肉片、花椰菜、木耳、千张和海带丝,然后加入酱油、胡椒、精盐、鸡精和味精调味,煮沸后用面筋将其变稠即可。

胡辣汤有“六兄弟”,分别是:北舞渡胡辣汤;西华县逍遥镇胡辣汤;开封胡辣汤;许昌胡辣汤;南阳胡辣汤;汝州胡辣汤。这六个地方的胡辣汤各具特色,精彩纷呈。北舞渡的炖肉胡辣汤肉烂汤鲜,香辣绵口,回味无穷;逍遥镇胡辣汤酸辣鲜香,风味浓郁;开封胡辣汤把千张换成炸豆腐,有一股浓郁的豆香味;许昌胡辣汤用两个字形容:稀、辣;汝州胡辣汤有荤素两种,酸辣爽口。

我打小在南阳住,对南阳的胡辣汤不陌生。南阳胡辣汤也是以羊肉汤提鲜味,以胡椒粉提辣味。只不过在原料选择上简约明快:熟羊肉(或牛肉)和面筋照例是要的,粉条改用粉皮,千张豆腐弃之不用,以黄花菜代之。其味道浓淡适口,胡辣鲜香。

最难忘和外公一起喝胡辣汤。记得内乡县城十字街上,县衙对面有一胡辣汤的摊位,摊主是回族,我有一个暗恋的初中女同桌就是回族,她叫孙莉莉,年十二,垂双鬟,曳深绿布裳。寒冷的冬夜,我晚自习放学,外公会带我去喝上一碗,搭配烤得焦黄的火烧馍,人间至味也。外公去世三十年了,我写过好几篇纪念他的文字。一叹,再叹。

我网购过逍遥镇的胡辣汤。那时还住在旧房子里,煮好后,家里没人愿意喝看起来黑漆麻乌、无精打采的玩意儿,只好自己独坐喝,喝着喝着,眼泪扑簌簌就落下来,——又有多少年没喝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