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文苑

服装的变迁

发布日期:2023-11-16 浏览数:297

 


潘小琴


临近春节,家家户户都忙着过年,日薄西山之际,望眼欲穿的奶奶就会高兴得泪眼汪汪,因为,父母亲要从城里回来了。而我们盼望的是,过年有新衣服穿,尽管不是每个人都有,但我们还是期盼着、奢望着。

母亲从包里拿出一件新衣服,我们姊妹六个,十二只眼睛直盯盯地看着,都希望这件新衣服是给自己的。最后,母亲把她亲手缝制的土布白衬衫穿在了大哥身上,我们都为大哥有新衣服穿而高兴。

那时候,学校没有统一的校服,学生们穿的衣服都是灰色或者蓝色的,服装的样式也很普通。有一年,母亲为大哥缝制了一条咖啡色的背带裤。每天早上,我看着大哥站在床上,把背带裤穿好后再下床。吃过早饭,大哥戴上红领巾,背着书包去上学了。看着大哥快乐地跨出家门,我心里喜滋滋的,大哥好神气啊!

随着时间的流逝,学生们都穿起了白衬衫、蓝裤子,充满着阳光和朝气。虽然那时候衣服种类显得单一,但也有时尚和流行。在国家经济萧条的年代,棉花大幅减产,布要凭票供应,衣服基本上都是缝缝补补。为了我们兄弟姊妹,父母亲省吃俭用,终于买了一台缝纫机,日常生活就方便了很多。

七十年代,大哥除了种地,还利用空余时间学缝纫。返城后,由于工作原因,大哥在外地的时间比较多,但这丝毫不影响他对家庭的关爱,孩子的衣服都是大哥亲手缝制。逢年过节,便是大哥最忙的时候。他穿针引线,挑灯夜战,为的是让亲人们早日穿上新衣裳。大哥缝制的衣服,裁剪得体、式样美观,做工十分精细。有一次,大哥帮妹妹做了一件黄宫缎短袖体恤,印花的,领子圆润挺刮,妹妹单位的同事和好友都很羡慕,一定要叫大哥也帮她们做。如今,每当说起缝纫机,大哥心里总有一种不一样的情怀与回忆。

那时候,中山装是男士们普遍流行的服装。父亲有件中山装,平常不大穿,碰到出席重要会议、逢年过节、走亲访友时才舍得穿。每次父亲出门的前一天晚上,母亲会把中山装从衣橱里拿出来,检查一下衣领、衣袖有没有破损,扣子是否都在,待仔细检查完后,母亲再把衣服用刷子轻轻地刷一下,挂在衣架上。父亲穿上中山装,总会把一支钢笔插在前胸的表袋里。父亲身形比较修长,穿中山装出入社交场合,显得既庄重,又精神。那时候,能进工厂当工人,觉得很光荣,看到憨厚朴实、任劳任怨的工人师傅,穿着油渍斑斑蓝色粗布工作服,敬意油然而生。为尽可能节约钱,为了穿得更得体、更漂亮,我把工作服按照自己的身材改了一下,再找些小碎花布做了一个假领子,穿在工作服的里面,工作服的第一粒纽扣特意不扣上,露出里面漂亮的小碎花领子,煞是好看。尽管后来我坐上了办公室,但身上的工作服还是舍不得换。

那时候,能穿一件挺括滑爽“的确良”衬衫,已经很满足了,尤其是“棋子格”或小碎花布的,穿在身上,洋溢着不尽的青春活力,更是年轻人的奢望。我曾经剪了一块淡紫小碎花的确良,托朋友为女儿和侄女各做了一条短裙,让孩子显摆了好一阵子。

因为经济拮据,我还是穿着在农村劳动时穿的衣服,母亲说我穿得太土了,她说发了工资后,便给我剪布做一件新衣服。有一次,看到南大街“义大”布店的店门口贴了张广告,说的确良卡其布到货了。第二天,我和母亲排队一个多小时,终于买到了一块的确良卡其布。吃过中饭,母亲便带我到江南商场的裁缝店,做了件两用衫,配上亮晶晶的有机玻璃扣子,倒也显得庄重、大方。八十年代中期,市场上出现了价钱便宜、经济实惠的腈纶毛线等化纤织品。女儿上幼儿园了,我买了开司米为女儿织漂亮的衣服。那时书店里没有织毛衣的书卖,我自己在纸上画太阳、月亮、云朵、星星、花草小鸟、各种动物、英语字母……然后再把画好的图配上各种颜色,绣到衣服上去。女儿走在大街上,总有人问:“这衣服真漂亮,哪里买的呀?”

1985年的夏天,我去青山桥看亲戚,见一对俊男靓女穿街而过,男孩上身穿一件玫红色衬衫,下面穿一条黑色工字型背带裤;女孩头上戴了蝴蝶发卡,上身穿了一件花米黄色的格子方衬衫,圆领子上还镶着透明花边,下身穿着红色灯芯绒裤子,脚上穿着黑色的皮鞋,后跟上有钉,踩得地下咯噔咯噔响,令路人频频回头。也许,这样的穿着现在看来觉得很土,但在那个年代,能把这黄、红、黑三种颜色搭配在一起的穿戴算得上绝对的时尚了。

在我的记忆里,最难忘的是母亲用她灵巧的手,为我们缝制衣服。母亲很聪明,她把不穿的衣服拆了,把颜色鲜艳的布料剪下来备用,再量尺寸。到了晚上,母亲坐在桌边,默默的低着头缝制小衣服。每次女儿穿上母亲用五颜六色拼制成的衣服,就开心得雀跃起来。母亲还把做衣服多下来的布都攒起来,通过她的手,也能拼凑成一件漂亮的衣服或裙子,虽然没有那么名贵,却也足够我们欢喜几天,哪怕是一件旧的衣服,在缝纫机上换个领子,或者换个衣袖什么的,又变成了新的模样了。母亲认为,自己做的衣服,穿在身上舒服。我们慢慢长大了,衣服嫌小了,母亲经常对我说:“服饰不一定要买贵的,穿着得体,整洁大方,保持优雅的身材就行了。出入社交场合,要适当装扮,这既是自尊,也是尊重他人。”

每一次服装的变迁,都有一个小故事,都能折射出时代的进步,社会的变迁,它缀满了血浓于水的亲情,勾起一代人纯真的回忆。人类社会始终是在进步,大街上,年轻人穿起了牛仔裤、喇叭裤、脚上的三节头皮鞋擦得铮铮亮, 蹬着“凤凰牌”自行车,唱起了港台歌曲。我也穿上了卡其的衣服和蓝色卡其布裤子,脚上再穿上黑色高跟鞋,我觉得很满意,很知足。

改革开放后,人们迎来了一个姹紫嫣红的新时代。服装跟着时代走,仔细观察街道上,再看不到有人穿着灰不溜秋的、补丁垒补丁的衣服,就连七八十年代最时髦的价钱昂贵的确良衬衫、派克大衣等,也渐渐退出潮流,取而代之的是西装、皮装、丝绸服装、绒布格衬衫等。随着时代的发展,如今,各种色彩鲜艳、时尚靓丽的服装琳琅满目,应有尽有,品种繁多,再也不用穿补了又补的破衣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