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新闻

一个正在开发的大市场——常州汽车快修行业面面观

发布日期:2009-02-16 浏览数:4494

 

  去年底,江苏省交通厅公布了首批150家“江苏快修”服务品牌企业,我市21家汽修厂家榜上有名,数量位列全省第二。这种旨在为车主提供“省时、省心、省钱”服务的全新维修业态,是否又适应常州维修市场呢?

快修市场需求大

  老杨给爱女陪嫁了一台轿车,风光体面,还寓意“常回家看看”。但爱女是会计,机械知识全无,加上女婿不常在家,老杨于是得陪女儿去4S店接受轿车定期保养,陪她试车。轿车出了毛病,女儿的电话更是一个接着一个……“还算好,现在国产车质量不错,一般只出小毛病,4S店的绿色通道也不慢,就是路太远,收费也偏高。”

  据了解,到去年上半年,我市汽车保有量已达27万辆,其中私家车17万辆左右。车辆大幅度增加,售后服务市场正在同步扩大。而汽车维修业务中,维护和小项目修理通常要占80%以上。不少像老杨这样的车主都反映:一些小修项目,去4S店吧,流程复杂,收费较高,有时还要等上一两天。去路边店又不太放心。他们迫切需要一种“方便、快捷、优质、廉价”的新型维修服务体系。

“便、快、好、廉”并不容易

  汽车维修服务的要求是“便、快、好、廉”。一位业内资深人士分析,现在,常州市区“快、好”还不错,“廉”需努力,“便”要下功夫。因此,必须要有一批类似零售业的连锁“便利店”和“大型超市”。否则,城东的汽车送到城西4S店做保养,4S店做得再快,车主也不会感到方便。

  市场需要快修店,上世纪90年代盛极一时的“路边快修店”为什么又淡出了市场?刘先生曾涉足其间,做汽车美容兼小修。他说,路边店越开越多,而且大多没有停车场地,占道经营,搞得“路上水汪汪,门前油光光”,严重影响市容,老百姓很反感。加上做的人一多,做烂了,必然要被淘汰。

  4S店一般投资数百万元,甚至上千万元,做保养、小修等“小业务”,让他们体现出“廉”有一定困难。蒋先生是一家4S店老总,他经营的几个品牌社会保有量低,故障几率小,依托这几个品牌的维修业务企业“吃不饱”,扩大维修范围,配件、技术、维修时间等保障工作十分困难,维修能力又难以充分利用。

  缪经理则显得优哉游哉。他不涉足汽车销售和大修理业务,主要经营维修保养、美容装饰、音响改装、汽车用品销售等,服务的车型范围很宽,且可以为车主提供全国统一标准的“快、好、廉”服务。因为,“我们的配(件)供(应)由总部负责,我们的价格,常州一般企业是做不下的,我们位置稍稍有点偏,地方也小了点。现在每天搞200多台车,其他的店每天能做600多台。然而,该连锁企业目前的经营定位也非“便利店”,而是“大型超市”。

结构调整中的一个机遇

  一边是巨大的市场需求,一边在“放空能量”。由此可见,以“4S”店经营模式为“主角”,以“车业超市”、小型连锁快修店为“配角”,能适应多层次汽车售后市场需求的结构性调整已势在必行。

  早在2007年10月,常州市运管处出台的《关于推进我市汽车快修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就提出了一、二类维修企业,尤其是4S、3S店应主动开辟“快修”绿色通道,“二降快”、“三转快”,引导培育快修连锁企业等三条措施。

  但时值“金融风暴”,一些企业仍把目光放在整车销售上,重点在关注车市的回暖。一4S店维修经理则认为,目前,他们卖车已基本不赚钱,但售后服务与维修还有盈利。“小日子”尚过得去,加入“快修”行列也就态度暧昧。这类企业并非个例。但也有一些企业跃跃欲试,想从“快修”市场寻求突破口,因寻找不到“适宜的地方,适宜的价格”租店面而止步。

  一位维修厂经理认为,城乡结合部、城市主干道附近、大型居民区等处,都是投资汽车快修店的好场所。目前的常州市场,一、二类维修企业和4S、3S店,完全可以与“二降快”、“三转快”的小业户联手,让小业户享受其技术、配供、客户资源,从而贴近用户,稳定、延伸自己的业务网络,以快捷优良的服务提高市场占有率,降低配供等保障成本,进而形成比较规范的“连锁店”网络,达到资源利用最大化。前面提到的缪经理,也希望在合适的地段找到合适的伙伴,再开几家“车业服务超市”店面。

  家家有本难念的经,人人都有自己的“皮皮曲”,但机遇青睐有准备的人,适者生存才是硬道理。那位资深业内人士如是说。  宋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