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追踪

辉煌三十年 交通展新篇(出租车篇)——城市出租车30年:“打的”成为寻常事

发布日期:2009-01-09 浏览数:5083

 

  30年,弹指一挥间。常州的客运出租汽车从极少数人能够享用的“奢侈品”,已衍变成寻常百姓的交通工具。而今仅常州市区的出租车就有2142辆,4000多位从业人员。按每车每次载客1人计算,我市目前日载量已达11万人次,年运送乘客3500万人次。

  常州第一家出租车企业——常州市出租汽车公司还是在1980年1月才成立,它的前身是三轮车服务站。成立之初,公司仅有5辆菲亚特出租车,这也是常州出租车的拥有量,每天接待乘客几十位。之后15年,出租车行业发展缓慢,至1995年全市才拥有450辆,除了出租公司108辆、外事旅游公司130多辆,其余都为个体经营。8辆奥迪、7辆皇冠最为高档,其余大多为红色夏利。乘客寥寥,尚不足客运总量1%。主要原因是经营秩序混乱,收费标准不统一,“斩客”现象屡见不鲜,无固定候车区等。

  1995年,常州市运管处推出了一系列举措规范出租车市场:核定起步价,使用计价器收费,严禁拒载、绕道……自此,普通市民开始接受出租车,“打的”成为寻常事,经营者收入也日丰,出租车队伍随之迅速扩大。至1996年,出租车总量突破1000辆,增长总和超过前15年,普通市民在出租车乘客中已占40%左右。

  1996年8月5日,常州举行首次100辆出租车经营权拍卖会,封顶价13万元,使用期限10年;1999年2月6日,出租车经营权第二次拍卖,使用年限改为8年,两次拍卖,出租车起步价先后下调至10元、8元。2004年11月,我市出租车扩容200辆,使用年限缩短为4年。

  到2002年,我市出租车企业发展到53家,但超过100辆车的只有2家,大多数企业不满10辆,有的甚至只有1、2辆。这一年,从改变出租车经营户“多、小、散、弱”着手,交通运管部门对企业实行星级评定。这也是行管部门在提高行业整体素质的同时,促进出租车企业规模化经营的开端。2004年至今,常州出租车三次扩容,均把拥有50辆出租车作为企业“服务质量招投标”的基本条件之一,而一个标段最少20辆,最多100辆。目前,我市尽管还有30余辆属个体经营,但拥有50辆以上的出租车企业已达18家。

  2008年8月,常州成立了出租汽车调度服务中心,对全市出租车进行统一调度、统一管理、统一指挥。不但为乘客、出租车驾驶员免费提供96196电话召车服务,而且集视频安全监控、数据采集汇总于一体。目前,全市已有1600多辆出租车安装了GPS,电话召车成功率保持在50%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