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追踪

“文明”扮靓农村路

发布日期:2009-08-06 浏览数:5034

 

武进区推进农村公路建管养工作记事

  经过3个月的“创建”,武进区试点的7条农村公路“文明样板路”终于“瓜落蒂熟”。7月20日,笔者行车在宽阔整洁的青洋路上,犹如进入画中,绿化带花草树木葱郁,标线标牌、警示桩清晰醒目,毫不逊色于国、省道文明样板路。

  武进区今年要求创建39条计124.375公里“文明样板路”,各镇(街道)至少要创建1条乡道、1条村道。在4月份,他们首先选择了7条县、乡、村道作为试点。7.01公里的青洋路滆湖东路至洛南线段,是县道中创建的首条文明样板路。创建期间,责任单位武进农路处围绕公路保洁、路基路面、公路桥梁、交通设施、公路绿化等5个方面开展创建工作,除了消除各类公路病害外,对所有平交道口还全部实行了硬化,将路侧石修缮到位……总投资达200万元。

  祁九线全长4.5公里,是奔牛镇的一条主要乡道。尽管建成通车时间不长,但在这次创建中仍投资16万元,对3处道口进行“灰黑化”处理,并安装了防撞护拦,增设了桥名牌以及各类标志、标牌,还补种了800株香樟,效果堪与青洋路媲美。

  与青洋路、祁九线相比,回民线当属“小字号”。这条雪堰镇境内的村道全长仅1.508公里,在“创建”中硬化搭接道口、路肩填土、设置各类标志标牌,投入资金也达5.7万元。

  据了解,至2008年底,武进区已拥有农村公路1467条、2665.3公里,其中县道456公里、乡道875公里、村道1334公里,实现了区镇、镇镇通二级公路,镇村通三级公路,村村公路环通的目标;今年还将投入1.525亿元,新建49条58.87公里乡道村道,并改造74座农桥,辖区农村公路管养工作去年全省综合排名第三。今年初,武进区又出台了《农村公路文明样板路创建标准(试行)》;区交通部门则以此为抓手,进一步推进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双管齐下,以此稳步提升农路管养水平。

  武进区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始于去年。按照区政府《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实施细则》等文件要求,区交通局合并新成立了农村公路管理处,各镇(街道)也相继在交管所挂牌设立“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办公室”,形成了“区统一领导,区、镇、村分级管理”的农路管养体制。在此基础上,区交通部门将原下放到镇(街道)管养的7条计17.799公里县道调整由区农路管理处管养,同时将原农路管理部门代管养的25条计66.93公里乡道移交各镇(街道)管养,并帮助各镇(街道)建立起各项工作制度、考核办法、工作流程及数字化养护管理数据库,对60余名农路管理人员进行了法律法规,以及养护管理技术培训,保障了农路管养工作有章可循和规范操作。

  农路养护资金除了“区镇村自筹、省市补助、多元筹集”外,区政府还另设10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大型农危桥及镇村重点农危桥的改造和养护。去年,全区累计投入13620万元,建成34条51公里乡道村道,改造农桥85座(其中9座为大型),并对2378公里农村公路进行管养。

  在养护资金得到保障、“分级管养”基本形成的基础上,武进区今年乘势而进,按照“六有、六无、六到位”标准,开展了农村公路文明样板路创建活动,同时出台了奖励措施:凡当年创建成的县道、乡道和村道,每公里分别增加补贴资金2万、0.9万和0.2万元,各镇(街道)对乡道、村道每公里至少增加配套资金0.5万和0.1万元;经考核确认保持文明样板路标准的县、乡、村道,每公里分别增加补贴资金1万、0.45万和0.1万元;各镇(街道)对乡道、村道每公里至少增加配套资金0.25万和0.05万元,以此共同营造“畅、洁、绿、美、安”的农村公路环境。

  据悉,武进区即将对已建成的7条试点文明样板路正式挂牌,作为其他农村公路创建的样板,同时落实长效管理措施,明确责任,加强考核,统一养护人员服装和养护车辆及标识,同时加强对沿线群众的宣传,共同保护创建成果,打造武进交通品牌。  文/建东 云飞 图/林建东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