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追踪

发展常州现代物流业十大探讨(上)

发布日期:2010-02-26 浏览数:4939

 

  2009年,物流业在中国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

  2月25日,国务院首次将物流业与钢铁、汽车、船舶、石化、纺织、轻工、有色金属、装备制造和电子信息共同规划为十大振兴产业;4月24日,正式公布了《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

  江苏省则紧随其后,于5月27日发布了《江苏省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纲要》。

  同年,常州武进区和深圳也搞了几个颇有影响的物流对接活动。

  2010年将进入物流业发展的“黄金期”,常州现代物流业又待何往?下面,笔者从十个方面做一些探讨。

探讨一 常州现代物流业为何发展水平偏低?

  江苏对中央政策一贯跟得很紧,但目前,物流业却落后于全国;在江苏,常州的地位也不领先。比较国发[2009]8号《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和苏政发〔2009〕83号《江苏省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纲要》两个文件,我们可以发现——

  《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对物流业的定位具有很强的务实性。物流产品的需求方在制造业。《规划》将物流业纳入产业振兴规划,明显是为了拉动工业、制造业的需求;而物流企业的现代化和专业化,则表现在对制造业供应链的整合、服务能力。

  再看《江苏省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纲要》。它对苏州、无锡、常州的发展重点是这样描述的:

  苏州宜设置为以区域性国际物流为主的物流枢纽城市;

  无锡宜设置为以国际物流和国内物流并重的物流枢纽城市;

  常州宜设置为以区域性国内物流为主兼顾国际物流的物流枢纽城市……

  这样的发展定位是不是显得有点模棱两可?省《纲要》还把常州市城西物流园区、苏浙皖物流中心归类为“综合性物流基地(园区)”,“将中国物流常州综合物流中心与常州雨天物流园区并列入“区域性物流基地(园区、中心)工程”。应该知道,GBT21334-2008 《物流园区分类与基本要求》对物流园区和物流基地的概念已作出规范,并没有“区域性物流基地”这种分类法。中国物流常州综合物流中心自身项目定位为“物流中心”无可非议,但城西物流园、雨天物流园只是一种商业上的物流园概念,并不能归类于“区域性物流基地(园区、中心)工程”……

  省《纲要》在概念上表现的专业的缺失,在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但由此可见,江苏对整个地方物流产业的认识并不是很充分。

  在常州市,目前可找的文件是2005年出台《常州现代物流发展规划》,随后,2008年武进区交通局和东南大学交通学院独立完成《武进交通运输业发展规划》,比较科学地规划了武进区现代物流体系结构,形成“四园、四心、七场点”物流结点布局。

  问题是:以常金路为中心、半径10公里为区域,归集成的“新凌家塘物流板块”,其运能已占常州总体运能90%以上,区《规划》对此却只字未提。这是理论与实际的一种脱节。

  无论省《纲要》、区《规划》,其积极意义都无可非议。共性的问题则是对区域物流的发展状态缺少应有的实际认知,缺少本地的物流专家库,导致《规划》、《纲要》要么如“象牙塔”,要么就出现许多非专业的笑话。常州市与此相比,却又慢了拍子。

  从对待物流产业的规划文件上,似乎已可以隐约找到江苏物流业为什么不能在全国占先、常州物流业为什么不能在江苏领先的答案。

探讨二 《常州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纲要》何时出台?

  受大环境影响,常州许多行业已经出现“物流热”。2008年常州物流板块出现重大变局,2009年又有新的趋势,调整出台《常州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纲要》,已显得十分紧迫。

  江苏的《纲要》,已将国家《规划》中的十大任务、九大重点工程、九项政策措施中的关键点,如提高物流信息化水平、城市物流配送工程、行业协会地位、人才培养计划等纳入规划,只是缺乏细则。因此,《常州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纲要》的制定,可借鉴武进的《规划》,在以园区、中心、站场为节点的规划中,纳入事实存在的物流板块,并结合省《纲要》中科学的部分,推出一些具体细则即可。

探讨三 至关重要的专家储备

  发展物流业,人才是关键。制定《常州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纲要》需要物流专家、尤其是地方上的物流专家参与;将《常州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纲要》纳入人才计划更具有战略意义。因此,政府部门可制定标准,集结本地与物流业长期关联的精英,同时吸纳具有国际化视野的物流专家,设置一个物流专家库,既可以参与物流规划的制定,对于推动常州物流产业发展,如物流人才培养、制造业物流业联动、国际对接等等,也具有长远意义。

  政府也可委托行业协会去完成设置物流专家库等的工作。

探讨四 产业联动和供需对接

  长期以来,促进物流业发展的主导思想是发展物流企业。但事实上,物流业与非物流产业需要联动发展。因为一个是需求方,一个是供应方。事实也证明,单一发展物流企业,仅仅是以物流供应方为切入口的做法,往往会变成“单相思”。

  实现产业联动、供需对接,可以将制造业与物流业,将农业生产与物流业对接,将商贸流通和物流业对接……共同来推动现代物流业发展。非物流企业在这种联动和对接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要面对流程重组这一残酷现实。然而,这也是促进其产业升级、进行自身变革的过程。因此,政府鼓励产业联动、供需对接,既要扶持尤其是制造业的流程重组,也要制定应对短期动荡的预警方案,采取与物流业发展相结合的措施,将非物流企业释放的供应链人员成本,妥善过渡到第三方物流企业中去。

探讨五 现代物流高峰论坛的意义

  物流业有地域性特点,但国际化的视野同样十分重要,它需要跨出行政区划的限制,进行无疆界交流。常州市如果能举办现代物流发展高峰论坛,不但对物流产业的认识是一种大跨度交流,还能产生招商引资、城市宣传的名片作用。

  外商选择投资项目,投资环境是很重要的指标,“高峰论坛”足以体现常州对发展现代物流的重视,进而提升投资环境的水平。  江岸文图

(未经本刊或原作者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