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追踪

常州多管齐下 晚高峰“打的难”开始缓解

发布日期:2010-08-06 浏览数:5039

 

  晚高峰时段“打的难”,是我国大中城市的一大通病。

  为解决这一难题,今年常州市区新增出租车400辆。7月18日上午9点,首批投运的80辆桑塔纳,鱼贯驶出所属的常州巴士出租公司;镶嵌着LED显示屏的顶灯,成了这批出租车的又一亮点——当出租车进入交接班时段,顶灯将显示出交接班的时间和方向,告诉沿途乘客可以“顺路捎带”。

  出租车适度扩容和“交接班牌”制度的实施,以及对交接班时段的调整和规范,常州交通运输部门三管齐下,使常州城区晚高峰时段“打的难”,已得到了初步缓解。

目击“缓解”前后

  每天16:30-18:00,上班族下班、长途汽车及火车集中到站,“打的”者骤增,而分白、晚班的出租车司机,又习惯于这时段交接班,“打的难”矛盾也由此凸显。为解决两站(火车站、汽车站)晚高峰时段“打的难”,常州交通运管部门先后采取多项措施,收效依然甚微——

  5月26日16:25—16:30,笔者在火车站广场看到,乘客等候出租车还不用3分钟。16:30一过,火车站出口旅客剧增,候车时间一下增至5分钟左右;16:50开始,候客的出租车队伍出现“断档”,候车时间超过15分钟;17:05开始,出租车“断档”时间增长,最长一次近4分钟。17:15,一位高个中年男子进入候车队伍,直到17:42才上出租车。候车时间为27分钟。

  7月16日,常州客运中心出租车候车大厅。尽管扩容的出租车还未投运,但巴士出租车公司已有50辆出租车试行“交接班牌”制度,将交接班时间与晚高峰错开;吉达公司为缓解“打的难”,专门派出2位工作人员,为本公司进入候客区的出租车,每辆(次)派发5元现金。不少司机还主动把车停到上客区前,询问有没有与自己交接班地点同方向的乘客。笔者目睹一位小伙子,上车后又下来,换上去清潭方向的交接班车,还同意司机“拼车”,再带一名同方向乘客。排队候车的乘客,纷纷称赞这种缓解“打的难”的办法“灵活”、“好”。

  由此,16:30-16:40,上客区始终保持6-8辆出租车,乘客3-4分钟便能上车;16:40—17:10,候车乘客增加三分之一,出租车出现间接“断档”,候车时间增至5分钟左右;17:40过后,进入大厅的出租车明显增加,上客区“断档”现象消失。17:30 –17:40间,一位学生模样的女子的候车时间最长:9分钟。

  火车站南广场“打的”已不难,同日17:10左右,这里的乘客候车时间只需5分钟左右了。

  7月21日,客运中心出租车候车大厅。新增出租车已有210辆投运。16:30开始,尽管进站车辆逐渐减少、候车队伍逐渐拉长,但至17:30,候车时间也不过从2分钟增至4分钟。这天笔者记录到的最长候车时间:7分钟。

  火车站南广场,17:25时出现了罕见的“车等人”。巴士公司的张师傅大呼“奇佬咧”——他已经等了10分钟,还没跑出栅栏。这一现象可能是特例,但晚高峰“打的难”确实已经明显缓解。

寻找“缓解”原因

  为缓解两站地区晚高峰时段“打的难”,交通运管、公安交巡警两部门,从调整交通线路、强化行业管理等方面,可谓费尽心机。

  针对出租车司机不愿两站地区载客的原因,他们一方面强化管理,一方面改善通行条件、减轻拥堵状况。

  为充分挖掘出租车的内在潜力,经过广泛、深入的调查,他们在推行有条件“拼车”的同时,引导出租车司机调整交接班时段,推动交接班时段“同向载客”。今年4月,在全省率先推出了交接班牌试点,并将“必须实施交接班牌制度”作为今年新增出租车招投标的考核指标,还要求新增出租车统一安装LED屏顶灯,接受社会监督。

  为解决晚高峰时段打的难,出租车企业也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天宁交服公司2007年“前往ΧΧ交接班途中,请谅解”的自制示意牌,可谓今天LED屏顶灯的雏形;吉达公司在高峰时段给进入客运中心的出租车发奖金,也许是受到联创公司在2008年底,给晚高峰时段进两站载客的出租车“发奖金”的启迪。巴士出租车公司这次新增80辆车,公司与新增出租车司机签订的劳动合同中,还增加每月进入客运中心载客次数的要求。

  新增400辆出租车、客运中心及其配套道路的建设投运,也是缓解“打的难”的重要因素。常州汽车站和部分公交车迁入客运中心,不但改善了关河路周围的道路拥堵状况,而且,北广场良好的交通环境,大大缩短了出租车候客、进出站时间,提高了出租车的周转率。

“缓解”后须远虑

  常州的出租车今年扩容到位后,总量将增至2542辆,万户籍人口拥有量由9.48辆增至11.25辆,但在苏南5市仍居末位。从长期看,“扩容”还将继续,但总结缓解晚高峰打的难的经验,常州的出租车仍有潜力可挖。

  火车站南北广场出现了冷热不匀的现象,据调查,信息不通是主要原因。许多出租司机认为,晚高峰“打的难”得到缓解后,管理部门的技改重点,应该向建设出租车运营信息系统转移,通过向出租车司机提供主要道路、站点的即时信息,有效均衡市场“冷热”。

  交接班时段调整后,出租车司机的后勤服务配套设施的建设,管理部门也应放上议事日程;建设出租汽车服务点,更应考虑错时交接班后,司机的晚饭、车辆加气、洗车、维保乃至休息等问题,选址也要考虑方便、节省非营运时间。这同样是长期落实制度的保障。

  出租车的服务质量问题,也为业内人士所关注。巴士公司周经理说,出租车扩容须招聘新驾驶员,如果企业把关不严,招进有不良嗜好的驾驶员,没有心思做生意,开车走神出事故,这样的“扩容”还不如不扩。天宁交服的韩经理希望强化出租车司机的职业培训,完成出租车司机由“技术工”向“服务员”的转换。

  客运中心出租车候车大厅的通风条件还需改善。管理、服务人员以及候车乘客都反映,乘客候车时,特别是夏天,都感觉闷热、压抑,影响等车的耐心。7月21日下午,一位体质较弱的年轻乘客,进入大厅几分钟后就出现中暑症状,被送入医院。  文/阿中 图/常运管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