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追踪

“名额”奖惩能否搅动驾培市场变局?——写在《常州市驾培机构培训服务质量考核方案》实施之际

发布日期:2015-04-27 浏览数:5350

 

  4月21日,新的“驾培考核方案”开始正式实施。新方案将驾校考试通过率与培训名额挂钩而首开我市驾培行业管理“奖优罚劣”先河,也是新规的最大亮点,因而备受关注,人们期待“新规”能给已明显僵化的驾培市场带来变局。

  “名额”奖惩啥感觉

  新驾培考核方案规定,每期驾考通过率排名前5名的驾校,分别奖励60、50、40、30、20个培训名额;排名后5名且通过率低于80%则分别削减30、25、20、15、10个培训名额,奖励和削减名额的上下限,不超过每车7人和低于每车5人。

  业内人士认为,驾校经营者确实对培训名额非常关注,有“名额”,意味着报名者等待“上车”时间短,当然受学车人欢迎;反之,“上车”要排队,学车人很可能跑到别的驾校。但不少业内人士认为,按新方案的奖惩办法,恐怕对驾校的触动不会太大。

  据了解,近年来,我市驾考通过率长期排名前5的几所驾校,规模都不大。以长期稳居前茅的信诚、知行两家驾校为例,两家的教练车辆都只有30辆左右。按照奖惩规定,这两所驾校的实际可获奖励名额,最多也只有理论最高奖励名额的一半左右,无法全额拿到奖励。用知行驾校报名窗口一位工作人员的话说,奖励之后等于就是给每车增加一个培训名额,驾校车辆总数不够,奖励名额根本拿不全。所以问题的症结是在教练车总数上。

  与排位靠前驾校情况相反的是,不少排名靠后的驾校是规模较大的驾校,按最高的名额扣罚量来算,都远达不到他们实际拥有的车辆数。中誉驾校的一位教练说,该驾校有100多辆教练车,平时不可能所有车都能满额开班,总有部分教练车处于空闲断档,即使排位最后一名也不过削减30个名额,和车辆总数相去甚远,完全可以直接将扣减名额转嫁到这些空闲车上,正常运营车辆基本不受影响。

  另据了解,现在每年对驾校投诉全市共有150多起,其中认定为有责投诉的有90起左右。这次实施的“新规”中明确,每件次被确认的有责投诉扣减两个培训名额,全年扣减名额也就180个左右,也就是3辆教练车一年的培训名额。稍大一点的驾校可以轻易消化。

  一些从业人士认为,以目前我市现有驾校培训、管理的总体能力和水平情况来看,“名额”奖惩会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尤其是对那些长期驾考排名靠前的驾校,会增加一定的动力。但对于驾考通过率排位长期靠后的驾校,惩罚力度可能就微不足道了。况且,通过80%的驾考通过率红线,现阶段实在不难。因此,大多数驾校对新规可能大都觉得“无所谓”。

  补考积压考核反成热点

  笔者注意到,在这次新规发布的同时,运管部门还提出,将来会会同车管部门将驾校补考的积压率作为考核指标加进来,这也引起了不少驾校的关注。

  交通驾校的常校长介绍,没有任何一个驾校可以做到驾考通过率100%,难以避免会有不过的。而“补考积压率”不像“通过率”可以一次性判定,这有一个时间积累的过程,即使你当前“补考积压率”不高,但也难保以后一直不会高,这就会迫使驾校要及时清理补考学员。

  戴教练说,“补考积压率”指标比“考试通过率”指标对排名靠后的驾校影响大多了。因为“考试通过率”低的结果,必然带来补考人员多,如果一直维持在低通过率水平,不求上进,补考人员就会越积越多,如果“补考积压率”指标考核比较严格,对这些驾校的打击肯定会非常沉重。想要解决“补考积压率”问题,那只有努力提高培训质量,让自己的“考试通过率”指标上去,这才能起到“兜底”的作用。

  笔者也走访了几所“考试通过率”排名比较靠后的驾校,相关人士均表示确实如此。这些驾校的教练车大多数都是个体承包经营,散在外面,平时驾校和教练之间就“各自为政”,一旦驾校补考人数过多需要清理,必定要将这些散在外面的教练车和教练集中起来,但驾校现在普遍采用“以包代管”模式,将承包教练车召集起来集中管理、训练、统一标准是相当有难度。

  新驾培方案尚难引发变局

  市运管处介绍,此次新规的制定历经了七、八次的修改,初衷是希望通过这次新规实施,进一步规范我市驾培市场,引导驾校从根本上改变当前简单、粗放的经营管理模式。但经过与公安部门以及驾校经营者的多次交流后,感觉步子太大驾校难以立马适应,反而影响效果,斟酌再三,便改为较为缓和的方案,以期通过后期逐步完善达到效果。

  市交协驾培专委会秘书长张汉庆认为,这次正式出台的方案已和早期制定的大相径庭,正式实施下来的效果还有待观察,但估计力度有限,恐难从根上改变当前驾培市场的现状。

  目前,我市驾校市场最大的问题还是在于个体承包,“以包代管”的经营模式,一些驾培经营者,投资是出于投机动机,而不是出于投资搞事业的动机,图的是眼前利益和回报,对驾校的经营管理和发展,并不会投入多少精力。如果不能从根源上着眼,在“痛处”上动真格,他们依然会像以前一样,想方设法钻空子、转嫁压力、逃避矛盾。要彻底改变这种状况,就必须从驾校经营的根本----教练车数量上下手,单纯的“名额”奖罚实际作用有限。对驾校考核向“新国标”靠拢,将培训质量和车辆数挂钩,才能真正打到驾校经营者的痛处,迫使其向规范化、公司化经营的方向转变,使全市驾培行业走向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市运管处驾培科表示,这次实施的新驾培考核方案,主要想起到一个方向引导的作用,或许眼下的力度还不是很大,但随着时机的成熟,类似于“补考积压率”、“培训质量与车辆数挂钩”等新的考核指标都会相继加入进来,让“考核”的力度不断增加,最终触到驾校的痛处、要害。

  无论新考核办法是否能搅动当下驾培市场变局,常州已经在行业管理上迈出了第一步。我们期待,随着它的逐步完善,将能引导我市驾培市场走向转型升级,以学员为中心,质量为根本的健康发展正轨。  (蒋成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