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追踪

“灰色”网约车走向何方?

发布日期:2016-06-06 浏览数:5378

 

  4月,《经济参考》“《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服务管理暂行办法》最快将于5月初出台,最迟在5月底”的报道,在业内激起波澜,人们既期盼“办法”早日出台使网约车营运归于规范,又担心其被“软刀子”杀死,“一夜回到旧社会”。

  时至今日,“网约车”的“管理办法”没有出来,人们的关注度已经急剧下降,但各约车平台却不时露脸曝光,热情不减,网约车的“灰色之路”还有多远?网约车将走向何方,会有未来吗?

  网约车扰乱出租车市场?

  自从2012年3月,“摇摇招车”正式上线,随后是滴滴、快的等,再到优步进入中国,易到用车、神州专车崛起。短短4年左右,“网约车”风行全国。令人始料未及的是,“网约车”初出茅庐的时候,有些城市也几乎同步在出租汽车服务平台推出了招车、约车服务功能,但应者寥寥。使用移动APP的网约车,从一开始就受到消费市场和资本市场“两头”的青睐,一面是“强大”的市场需求,另一面是资本的撒钱助力,依靠补贴战术“网约车”很快席卷全国大型城市,对传统出租车形成巨大冲击并遭到出租车经营者强烈反击,给作为维稳“重点”的出租车行业带来了新的“不安定因素”。

  家住红梅假日的吴先生就是由传统出租车常客变为“网约车”常客的。“方便,不贵,服务好,比黑车安全可靠”是吴先生的真切体验。更令吴先生满意的是,“网约车”的投诉处理效率比传统出租车高许多。“平台是第三方支付,司机拿不到钱,马上会主动找你解决,不用走那么多程序,更不会有所包庇。”吴先生坦言。

  吴先生曾经的同事,正规出租车司机戴师傅承认,“现金现结”的传统出租车,在投诉处理效率和乘客服务评价上确实是短板,这也影响其服务质量的提升。但戴师傅也对“没有资质的抢有资质的饭碗”感到愤愤不平。

  “不过,现在常州许多出租车也跑网约,网约车平台保持低调,无证网约车也不敢太招摇,传统出租车并没有被冲垮,出租车市场总体上处于脆弱平衡状态。”吴先生认为,网约车作为一种新兴的出租车营运模式,是未来出租车行业可持续发展的新要素,应该视其为倒逼出租车改革的新动力,应该与传统出租车兼容并蓄,融合发展。

  网约车还有“大图谋”?

  传统出租车反对“网约车”的声音大,可是支持“网约车”的声浪也不小。而许多的“网约车”支持者直接“用脚投票”,就此改变“上路拦车”的习惯,而改用APP约车上门的办法出行。

  除没有营运资质外,网约车平台使用低成本的私家车加盟经营、利用高额补贴争抢客源等,都属于不正当竞争和扰乱市场的行为。

笔者以为,即使单纯从市场竞争的角度看问题,认为“网约车”要抢传统出租车饭碗,实际上是大大小看了“网约车”,“网约车”有更大的“图谋”。

  君不见,只用了短短4年,“网约车”市场就走完了其他行业10年才能走完的历程,从野蛮生产到疯狂补贴战再到合并入股上市潮,在“网约车”运营尚还远未达到成熟之时,产品线已经延至拼车、专车、包车……,正在向客运市场全产业链拓展,网约车盯住的是“千亿量级”的整个客运市场!

  “严管”下的我国客运市场,产品线单一,体制僵化,越来越难以满足日益多样化、多层次出行需求,导致各细分客运市场处于自我封闭,垄断刻板,将许多个性化、新兴的出行需求变相丢给“黑车”,以至“黑车”屡禁不绝,“白车”怨声载道,百姓用脚投票,管理部门两头不落好……。“互联网+”的兴起,运用移动互联、地理信息技术,以及第三方支付手段解决了过去无法解决的调度、服务及运营管理问题,“网约车”改变了人们的出行方式,有效缓解了长期困扰我国城市居民的打车难、出行难问题,为社会创造了数百万个兼职或专职工作岗位。 传统出租车只不过是率先中枪而已。

  灰色“网约车”走向何方?

  针对“网约车”的口水战还在持续,4月份开始风传5月份将正式出台实施的《网络预约出租车经营服务管理暂行办法》(简称“暂行办法”),并没有如期出台,没有身份的“网约车”继续行驶在灰色地带;出租车企业在担心,不知何时司机都跑去开不交份子钱的“网约车”;行业管理部门提心吊胆于“俩车”之间发生冲突。

  滴滴快的、易到用车、优步等都宣称自己是C2C平台,利用私家车资源接送客与“众筹”都属于“分享经济”,归类于“新经济”,李克强政府工作报告2次提及“分享经济”,给予肯定和支持。确实,网约车得到社会肯定,使人们看到了出租车行业未来的发展方向,也是“互联网+”的一个成功案例。

  在当前“旧”秩序尚未打破,“新”事物正蓬勃兴起的特殊时期,难免有新旧碰撞,但有关部门也应该尽力在避免行业发生大波动的同时,从易到难解决“网约车”的纠结。

  交通部杨传堂部长在今年两会期间表态:“给这种服务方式一个合法的出路,让其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公众需求,更好地适应“互联网+”发展需要。”

  实际上,去年10月8日,即“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公布前夕,上海市交委向滴滴快的平台颁发了网络约租车经营许可,上海市交委与“网约车”平台达成的共识,实际体现了一种被称为“上海模式”的“政府管平台,平台管司机和车辆”的规范管理思路。

  全国政协委员、国浩律师(成都)事务所合伙人施杰认为,政府应进一步简政放权,着重于建立出租车和网络预约车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消除和防止垄断,发挥市场作用。施杰建议,暂缓《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服务管理暂行办法》出台,选择一批城市先行试点,积极探索监管方法,待经验积累成熟后再行立法。同时,政府应给予平台发展空间,充分放权,通过“政府管平台,平台管司机和车辆”的模式,促进网络预约车健康有序发展。     (阿中文) 图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