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协之窗

武进路的巨变

发布日期:2019-01-07 浏览数:3975

 

  我从1971年来到武进交通系统工作直至退休,一直未离开过交通,如今已步入花甲之年。40多年我亲眼看到了武进路的巨变。1978年,武进全境公路总长227公里,40年后的今天,武进公路总里程己达2780公里。如今的武进,交通纵横交错、四通八达,有“一纵三横”高速公路、“四纵四横”快速路网、“八纵八横”城市道路、“十纵十横”城乡干线公路。公路不仅通畅,而且沿线绿化优美,风景怡人,值得自豪的是,一条贯穿武进东西的延政路,素有“月季大道”美誉,全线共栽有30余万株各色月季,高低错落,花开时美不胜收,成为全省最为亮丽的景观大道之一。武进公路从量变到质变,不正是我们伟大的祖国通过改革开放40年旧貌换新颜、蒸蒸日上的真实写照吗?

  武进,在解放初期,没有一条像样的路,就是有些泥石路也是道路狭窄、高低不平,乡与乡之间也要绕一大圈子,而且路况极差。像常漕路,重车过桥乘客必须下车,溧武线、卜湟线汽车带跳板,遇到坑坑洼洼则搁跳板驶过。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老百姓外出主要靠步行,上一趟常州城至少要步行一至两个小时,否则就坐小轮船到常州表场或戚墅堰,甚至有的乡镇只有靠人在岸上拉纤的班船(快船)上城。

  改革开放后,尤其是在上世纪90年代,乡镇企业兴起,“要想富,先修路”迫在眉睫,武进各级政府把公路建设作为振兴经济发展、改善投资环境、提高群众生活水平的一项重点工程来抓。从第一个公路建设十年规划开始,武进先后实现“乡乡通公路”、“乡乡公路环通,消灭断头路”、“乡乡通油路”之后,又跃上公路黑色化的新台阶,并成为常州市率先实现公路“黑色化”的县(市)。公路建设经历了小路变大路、狭路变阔路、弯路变直路、断路变通路、黄路变黑路等五个阶段,使公路的面貌发生了根本改观。在这期间,境内第一条高速公路——沪宁高速公路建成通车,结束了武进无高速公路的历史;由中外合作建设、被誉为“常武第一路”的新常漕公路也竣工通车,开创了常武地区利用外资建设高等级公路的先例。1998年,武进753个行政村,村村都通上了公路。同年开通了城区3条无人售票公交线路,结束了武进无公交车的历史。40年后的今天,武进城乡已有公交线路150条2350公里,极大地方便了市民的出行。

  进入新世纪,围绕新城建设目标,武进各级领导深谋远虑,提出到2010年前实施 “五纵五横大骨架,一二三级大战略”的公路发展蓝图,要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高速度地建设一批关系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的重点工程,全力构建公路主骨架。从而极大鼓励了广大群众大办交通,办好交通的积极性。一个个公路项目如雨后春笋覆盖城乡,长虹路、武进大道、湖滨大道、太湖旅游线、新232省道、环湖路等干线先后建成通车,形成了以新常漕公路为主动脉,与高速公路衔接辐射、干支相连、四通八达的交通枢纽。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提高公路质量等级的同时,武进交通人还在公路的绿色低碳、美化舒适、健康环保上做文章。座落在武进高新区内的环湖东路,全长4.155公里,双向四车道。他们在建设中引入了“慢行交通”理念,全路段集慢行道、慢行桥、公共自行车租赁和休憩设施于一体。在道路施工中推行应用沥青混合料温拌技术,降低沥青出场、摊铺、碾压温度,减少碳排放量,同时运用透水路面技术来降低噪音、缓解雨水冲击力、增加行车安全性。此外,在亮化上,223盏路灯采用了节能光源,采取风光互补照明新技术,景观设计也突出了景观材料的环保生态要求,是常州市首条慢行绿道、环保材料、节能照明、生态景观集于一体的绿色低碳公路,在全省全国也是屈指可数。与环湖东路相媲美的还有延政西路(月季大道)、环湖西路(玉兰大道)、长虹路(樱花大道)等绿色景观路,这些花都气息浓郁的道路也为常州的森林城市建设添上靓丽的一笔。

  近10年来,武进路的建设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从数量型向质量型发展,从黑色路向快速路、景观路发展,譬如青洋路、武进大道、延政路、长虹西路等一条条高标准、高质量、高规格的崭新道路展现在我们面前,这就是武进的苏南模式。特别是去年穿越武进的苏南沿江铁路、常宜高速公路、苏锡常南部高速公路的开工建设,也为武进路的巨变增添光彩一笔。

  如今,放眼武进大地,一条条公路纵横交错,安全畅通;一片片绿化伴路延伸,景色宜人;一辆辆公交车自由穿梭,谱写着武进城乡一体化的和谐进行曲。作为改革开放的亲历者,我见证了武进路的巨变,时至今日,回想起这些仍觉难忘。  盛锡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