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文苑

常州人终于知道“护宝”了

发布日期:2009-02-16 浏览数:4164

 

 冰之

  文化大革命时,担惊受怕的父亲,人托人不知说了多少好话,终于把一套红木家具,以不到两毛钱一斤的价格卖给秤店。秤店拆开那些笨重的家具,废物利用,做成大大小小的秤杆又卖了出去。

  H同学也经常卖后悔药。说他儿时没零花钱,专门偷家里的“袁大头”去银行兑钞票,一个“袁大头”兑一元,他前后大概兑了10多元;银角子两毛钱一个,偷多少他已经记不清。反正换来的钞票,没派一分钱正经用场。

  常州人常去周庄、木渎旅游,有上年纪的看着那小桥流水、明清老宅,忍不住就拿出阿Q的腔调,说我们常州的老房子不拆、小河沟不填,找出十个周庄八个木渎根本不费事。翻出解放初的老照片看看,听其他老人回忆回忆,再顾名思义一下闹市里的老地名:前驳岸、后驳岸,马山埠、长沟弄等等,常州曾经的水乡画卷自然沾上露水、沐浴月色,鲜灵灵的在脑子里展开:河沟穿街过弄,长江的甜水哗哗流淌;深巷里有石拱小桥,码头前见名门世家。千年古运河畔有近水阁、吊脚楼、石拱桥,石龙嘴、土龙嘴、西瀛门……显出的大家气派,比起周庄、木渎,或许还胜出几分。然而,跟父亲的红木家具、H同学家的“袁大头”一样,如今都成了“记忆文物”。

  晚辈们多为此唏嘘,感慨当政者若有远见,空阔处建一座常州新城,将老城保存至今,既用不着投巨资“无中生有”造个恐龙园,也不用铺一片沙滩、搬几块巨石,建一个不伦不类的青枫公园,清水出芙蓉,单凭本色就能与苏州齐名,吸引全世界的游客。然而,如同以粮为纲的日子里,谁想得到以后退田还林、退田还湖;当年金不换的良田,现在种草种树,甚至成百上千亩圈在那里等待“开发”!讲到底,晚辈们说的都是现成话。你有远见,有本事过那一道道坎,政治的,或是经济的,但保不住后辈、后后辈都跟你一般见识。前些日子我问一小女孩:让常州出了大名的BRT,你猜猜能运转多少年。小女孩方涉世事,却说,要看后面的市长喜欢不喜欢。简直是醒世恒言!

  再说了,老祖宗留下的宝物,能被公认的,扳起指头也数得清那么几件,绝大多数还是“BRT”,是好是坏,一个师傅一把尺,哪个嘴大哪个说了算。石龙嘴算不算宝物?拆的时候是大运河上的碍航物,现在又称它常州的“都江堰”,准备投巨资复原;明城墙算不算宝物?早些年已重新竖起一堵,可怎么看,也不像古迹。轮船码头算不算宝物?清末民初兴起的,且最具水乡特色,然在砌这堵明城墙时被拆得片甲不留,和客轮一道洇没进记忆了。

  所幸的是,大拆大建的年份留下了青果巷,“焦点访谈”又救下后驳岸上的赵翼故居。去年下半年全民动员,开始对“有保护价值的建筑物”调查摸底,应该还会有一批老街旧建筑被列入“保护”名单……

  常州人终于知道“护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