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文苑

“黄河文化”的魅力

发布日期:2009-11-16 浏览数:11172

 

冰 之

  到了兰州,也就在滨河路上走了一遭,便已经被“黄河文化”的独特魅力所倾倒。

  黄河贯穿兰州城东西。那条滨河路,沿黄河平展展铺开50多公里,号称“天下黄河第一路”,便知它“籍黄河而令天下”!滨河路和黄河间苍老的土地上,挺拔着一片宽阔的绿化带,蒙一层征尘,自扫尽娇嫩,一如黄河舍我其谁!时值初秋,从机场驶上滨河路东去,黄河之水在大巴窗外、绿化带的缝隙间时隐时现,看不出半点“天上来”的气势,然而登上中山大桥,极目滚滚东流水,谁又敢说,那不是一条低沉吼叫、野性十足的猛龙在翻腾!

  兰州的中心大街叫中山路。滨河路与中山路在黄河南岸相交。驻足北眺,大铁桥,黄河;白塔山,白塔。白塔寺始建于元、重建于明,白塔山因寺而得名;大铁桥长233.33米,宽7.5米,1909年建成,横跨黄河至今恰好100年。宏伟古迹与壮观山河天然浑成,画面之雄浑,非大西北人不能勾勒!

  大铁桥原名“兰州黄河铁桥”,为纪念革命先驱孙中山,1942年改名“中山桥”。桥南立碑,铭刻着当年由美国人设计、德国人承建,耗费清廷白银30.669万两的史实。大铁桥前身,为朱元璋的征西将军冯胜追击元军,于1372年建造的“镇远浮桥”;4年之后,卫国公邓愈将浮桥移至城西10里处。浮桥用24艘大船贯连,冯胜、邓愈在黄河两岸各竖2根大铁柱,栓上120丈的铁缆固定。又过9年,兰州卫指挥杨廉再将浮桥移至现中山桥下游100米处,“控扼冲要,道通西域”500余年,直至大铁桥建成。

  中山桥南岸东侧,镇远浮桥的遗址上,如今剩下孤零零一根5.8米高的大铁柱,其余3根,搜索“百度”也无线索。问一晨练老人,曰:被“大炼钢铁”了。

  因黄河而名闻天下的羊皮筏子,在中山桥上游约3公里处,花50元人民币仍可乘坐。登上那相传千余年的交通工具,在大西北汉子的驾驭下逐浪黄河,弱小得似乎又回到母亲襁褓。

  爱即爱、恨即恨,黄河畔的气候同样炎凉分明。在羊皮筏子码头上,阳光照耀下如针灼皮肤,进入树荫,微风不吹也遍生凉意,与到处热乎乎、黏糊糊的南方迥然相异。一老人头戴白帽、络腮白须、白衣白裤,在羊皮筏筏工敬重的目光簇拥下,洒脱地坐进树荫。

  老人以前也是筏工,如今退了休,每天依然来到黄河边,看望他的徒子徒孙和黄河水,关键时候还帮着修补羊皮筏。老人说,他们这些人,补不好。见羊皮筏上的游客,换乘游艇逆水回到码头,又有小艇将他们乘坐的羊皮筏送回来,忍不住询问老人,以前是如何将羊皮筏划回上游的。老人说,人抗啊。最大的牛皮筏子,我们用了60条牛皮,把货物运到包头,把气放掉,再用骆驼驮回来……

  禁不住又问,兰州那时候也有这么多货物往外运?老人似乎有些生气:怎么没有?粮食、皮毛,兰州的东西太多了!

  像是大西北的风,爽快,迷恋着它的黄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