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文苑

打连枷

发布日期:2010-06-28 浏览数:3628

 

 沈成嵩

  又到了麦收季节,“噼噼啪啪”的连枷声,在种田大户的场头又响起来。

  连枷,这一老祖宗传下的麦收脱粒农具,怕有几千年历史了。《齐民要术》和《农政全书》上都有记载:“连枷,击禾器”。“连枷响,麦登场”。

  连枷的柄用细毛竹,枷为竹片铰链而成。操作者持柄,使枷绕短轴旋转,拍打平铺场地上的麦穗,使之脱粒。初学者的连枷落在麦穗上,“噼噼噼”的声响大多有气无力,好像在挠痒痒,一不小心就打坏了连枷。有老农告诉我,打连枷使的是腕力和巧劲,关键是掌握力的平衡,让枷飞舞、旋转,有一点“四两拨千斤”的技巧。“噼”一下较轻,这是前奏,然后就是“啪”的重重一击。打连枷,就是在这轻轻重重、噼噼啪啪的过程中进行。打连枷的好手,“啪啪啪”三下重击,就能使麦穗开花,麦粒落地。

  二十多年前,生产队将十几亩、二十几亩的小麦挑到打麦场,一展铺开,让火辣辣的太阳晒得麦穗起了脆,男一队、女一队的连枷手就登场了。一队十几二十几个人,或面对着面,或者一字儿排开,只见队长一声哨子,连枷声浪就如海潮一般涌起,火爆、齐崭。在飞扬的尘土中,连枷扬起如大雁摆字,击下像追星赶月,一起一落,节奏是那样的协调统一;一轻一重,敲击得准确无误,“嗬”“嗬”的劳动号子,好像变成了“丰收丰收”、“加油加油”的呐喊,真让人热血沸腾。在劳动号子的指挥下,连枷手有了一种音乐的节奏感、一种欢呼雀跃的热腾感。我参加过几次打连枷,在那股气势的感染下,好像参加的不是麦收劳动,而是场头大合唱,又像跨上骏马的骑兵,在辽阔的田野上奔腾。我曾经想,大机器大生产培育了产业工人组织性、纪律性,打连枷这样一种类似“场头乐队”的劳动形式,不也能培养农民的集体主义精神吗?

  现在,脱粒机代替了打连枷,联合收割机又代替了脱粒机,噼噼啪啪的连枷声,已经成了一道现代农业的余韵,但那股气势,那种协调统一的节奏,依然回味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