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调研

当前交通工程施工企业面临困境的调查

发布日期:2012-09-18 浏览数:4288

 

(总第48期)

2012年9月7日

常州市交通运输与物流协会

  “十一五”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决策下,我市交通(含市政)工程施工企业积极投入交通、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一批高速公路、国省道干线公路、地方干线公路、农村公路、城市道路以及航道、桥梁、站场相继建成,进一步完善了区域性交通网络,城乡交通面貌焕然一新,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近年来,尽管受到国际金融危机以及国内交通工程建设规模压缩的影响,广大交通工程施工企业审时度势,积极开展转型升级工作。常州市交通运输与物流协会针对企业转型升级工作中的经验做法、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开展了调研,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交通工程施工企业为我市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十一五”期间,常州累计完成交通建设投资297.5亿元(不含公交、民航投资),全市交通综合线网里程达8945公里,其中公路7595公里、铁路100公里、航道1250公里;新增城市道路500多万平方米,城乡交通面貌呈现巨大变化。我市交通工程施工企业积极投入交通、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为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企业生产经营得到长足进步。据不完全统计,2011年常州市交协所属27家交通、市政工程建设会员单位,完成施工产值逾70亿元;为社会解决了大量就业人员。截止2011年底,27家施工企业共有职工近万人(不包括工程施工期间临时吸纳就业的农民工);企业综合实力得到进一步加强。有8家企业具有一级承包资质,二级14家,一级建造师200余人,二级、三级建造师400余人;各类具有国际国内先进技术的施工机械设备2000余台(套),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得到不断应用;工程施工质量不断提高。先后获得“中国土木工程詹天佑奖”、“鲁班奖”、“扬子杯奖”等一大批国家及省市各类奖项。

  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广大施工企业根据市场环境变化及时调整经营发展战略,加快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步伐,在巩固省内市场的同时,大力拓展省外及国外市场,一些企业目前近70%的工程量已拓展到省外、国外,如江苏恒基路桥有限公司目前已成功进入山西、江西、湖北、安徽、深圳等地市场,先后参与了十多个重点工程建设;进一步转换发展思路,推进企业多元化发展;围绕施工技术、项目管理、人才培养等方面,不断深化企业内部管理,提高管理水平。

  二、当前常州交通工程施工企业面临的三大瓶颈制约。

  虽然常州交通工程施工企业“十一五”以来取得了较大发展,但也应该看到,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世界经济形势依然严峻复杂,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交通工程施工企业普遍感受到因工程建设规模压缩带来的严峻形势,在当前转型升级工作中面临着三大“瓶颈”制约。

  一是企业生产经营中的资金瓶颈。由于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投入大、建设周期长,建设方、施工方均面临较重的资金筹措压力。“十一五”以来,在我市交通、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大发展的同时,交通、市政工程施工企业生产经营中资金“瓶颈”的制约日益明显,分析其原因主要为:因建设方工程结算、竣工决算及审计时间过长等因素,导致程款支付不及时,拖欠严重,有的多年不能收回,甚至形成大量新的“三角债”。据不完全统计,截止2011年底,我市交通工程施工企业工程拖欠款超过10亿元,拖欠工程款最多的企业达3.5亿元;BT模式盛行等带来企业垫资情况严重。至2011年底,企业垫资额超过6亿元,最多的一家企业达3.7亿元;保证金名目繁多,有的额度过高,大量占用企业流动资金。如招投标保证金,从部分施工企业了解到,今年以来仅交纳的招投标保证金就有亿元以上。由于保证金数额巨大,而且企业如果没有中标,又不及时返退,有些被业主单位直接挪用;银行贷款利息高、额度小、手续繁杂;企业税费负担较重,部分收费项目不尽合理。以营业税为例,同一个工程项目,分包单位缴纳的营业税,未能在总包单位缴纳的营业税中进行抵扣,存在重复征税。

  由于资金困难,企业除千方百计争取银行贷款外,有的企业无奈向内部职工筹集资金,但又面临巨大的利息支付压力,一旦资金链断裂,极易形成不稳定因素。同时,有些企业拖欠职工工资的现象已经发生,长此发展势必影响到社会的稳定;由于资金困难,也不利于企业集中精力做工程,制约了企业在设备更新、人才培养、科技创新、技术储备和质量安全管理等方面的投入,不利于工程技术与管理水平的提升,不利于企业市场竞争力的提升。

  二是企业生产经营、业务开拓中面临的公平、开放等市场环境“瓶颈”。由于建设市场竞争激烈,施工企业为求生存,不规范的市场竞争现象层出不穷,尤其是“低价中标”的竞标形式,导致恶性竞标严重,行业整体盈利水平降低,基本无利可图。而行业的垄断、分割,导致企业虽具有多项施工资质,但要在其他“行当”中标仍有很大难度,“零中标”屡见不鲜,存在地方保护、行业壁垒。此外,部分项目由于省市二级管理模式改变,导致因工程土地征用手续不全、拆迁补偿不到位等前期工作不到位,地方矛盾突出,群众阻工现象严重,拖延工期,增加企业经营风险;材料、人工等成本费用的不断攀高,又加大企业施工成本。这些因素不仅干扰了企业的经营管理,也挫伤了企业进一步开拓市场的积极性。

  三是企业发展中自身素质提升的“瓶颈”。经过多年的发展、锻炼,我市交通工程施工企业在人才、设备、技术、资质等方面得到了大幅提升,但由于施工企业自身的行业特点,企业发展过程中仍面临自身素质提升的“瓶颈”。如企业开拓市场中遇到的施工资质申报难度,差别化竞争能力弱;企业从业人员素质偏低,高端技术、管理人才奇缺,人才引进难,留住更难等等,这不仅制约了企业技术、管理水平的进一步提升,也削弱了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不利于企业做大做强。

  三、对推进我市交通工程施工企业转型升级,促进企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建议。

  针对我市交通施工企业当前面临的上述问题和困难,我们根据企业诉求,提出如下建议和意见,供政府和行业主管部门参考。

  一、以认真贯彻落实交通运输部《关于减轻公路施工企业负担的若干意见》为契机,帮助企业解决生产经营中的资金制约问题。

  交通运输部6月7日下发的《关于减轻公路施工企业负担的若干意见》,明确了“清理规范各类保证金、合理调整项目价差、治理工程拖欠款”等六个方面的工作,建议政府和行业主管部门以贯彻落实该《意见》为契机,帮助企业解决生产经营中的资金制约问题。

  一是清理、规范拖欠工程款、各类保证金及收费行为,除法律明确规定可以收取的保证金和收费项目外,其他的应全部予以取消。同时结合我市实际,制订已拖欠工程款的支付及利息补偿措施。

二是建立动态调差机制。项目建设单位不得通过设置不合理条款等手段将材料、人工价格上涨风险完全转嫁给施工企业,应及时处理由于人工、材料涨价造成的工程款变更,按时支付工程款。

三是规范项目建设单位管理行为,规范执行合同条款。严禁随意压缩和延长工期,不得随意下调、折扣合同工程款;项目建设单位应严格执行合同约定,规范计量支付程序,按照工程进度和合同条款按时支付工程款,不得随意拖欠。完工后存在工程款拖欠现象的项目,不得组织交工验收;建设资金不到位的不得组织招投标等。

四是积极探索、创新银企合作新模式,拓宽企业融资渠道,制订落实相关税费优惠政策,促进交通工程施工企业可持续发展。

二、进一步创造公平、透明、可预期的市场环境,规范建设市场秩序,提高建设市场管理水平。

一是进一步完善价格科学、合理的招投标办法,杜绝“低价中标”带来的恶性竞标,保障企业合理的生产经营利润。严格招投标企业的资质等市场准入条件,加强企业资质的动态核查,坚决杜绝借用资质参加工程招投标等不规范竞争行为,维护市场竞争的公平性。

二是进一步促进建设市场,特别是跨行业间建设市场的开放,消除地方保护、行业壁垒等市场准入障碍,允许增项资质企业与主项资质企业平等参与市场竞争,进一步拓展工程施工领域,营造良性的市场竞争环境;帮助企业积极、审慎开拓国内、国际市场,打造常州交通建设品牌;鼓励和支持交通施工企业开展多元化经营。

三是加快市场信用体系建设,规范项目建设单位行为,加强施工企业自律。

三、整合资源优势,培植有竞争力的龙头施工企业。

常州的交通工程施工企业,无论在数量还是资质上、施工能力上,都处于全省的前列,但是过于分散,各自为战,形不成合力,对外缺少竞争力。各级政府、行业主管部门要有目的地整合优势资源,培植超大型的施工龙头企业,使其无论在规模上、施工装备上、人才储备上、经济实力上都有较大的优势。要学习兄弟省市好的做法,帮助施工企业做大做强,增强竞争力。

四、进一步提升企业自身素质,把提升企业整体素质和管理水平作为一项重要工作,发挥人才在企业转型升级中的重要支撑作用。强化人才战略,建立起适应我市交通施工企业发展需要的人力资源共享、交流机制;督促和帮助企业完善和创新人才,特别是高素质人才培养、引进、管理、激励等的体制机制,加大对培养、引进人才的投入力度;通过搭建、拓展校企合作平台,丰富合作内容等方式,进一步加强对企业各类各级管理、技术人员的培训力度;帮助企业积极引进通晓国际规则、熟悉现代管理的高层次施工管理、技术人才,提高企业拓展国际市场能力;进一步支持、引导企业资质升级、增项,改变资质种类单一局面,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

总之,尽管当前经济形势不容乐观,但也为企业加快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创造了机遇。相信在各级政府和行业主管部门的关心支持下,我市交通工程施工企业一定能克服困难,在转型升级工作中迈出坚实的步伐,得到健康可持续发展,继续为常州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2012年9月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