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调研

高架成就不堵城市 管理养护需再创新

发布日期:2017-08-29 浏览数:6181

 

2017年第2

(总第63期)

2017823

高架成就不堵城市 管理养护需再创新

——关于切实加强城市高架道路管养的调查

常州市交通运输与物流协会

十多年前,我市就开始谋划建设环城高架道路,至20109月,一条单幅总长近53公里(包括匝道)的Ω型环城高架快速道路建成通车。这条高架道路的建成通车,拉开了城市框架,至今已经为常州高质量服务了近8-10年,为我市创建并保持全国“不堵城市”荣誉和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活动立下了汗马功劳。

近期常州市交通运输与物流协会与常州市政工程协会联合,对我市环城高架道路管养现状作了一次调查,报告如下。

一、常州环城高架道路概况

常州修建环城高架道路始自十多年前,第一段高架道路——龙江路高架于20089月建成通车。在龙江路、龙城大道西段和长虹路西段地面上构建的龙江路高架道路,构成了现在环城高架的西半环,也被称为常州高架道路一期,单幅全长27公里由龙城大道(晋陵路~青洋路)、青洋路(湖路~青龙西路)和长虹路(武宜路~青洋路)构成的高架道路二期工程(东半环)于20109月建成通车,单幅全长25.8公里。自此,常州环城高架全部建成,其中高架环线部分共43公里(不包括匝道等)。20117月,高架三期7公里——龙江路高架南延工程建成通车;20139月,2253长的环城快速通道最后一段——龙城大道隧道建成通车。最近建成的高架道路是20149月建成通车的青洋路高架北延工程。但常州人一般所指的高架是东、西环城高架,即43公里环城高架。

常州环城高架道路的建设有几大特点:

1、起步早,建设快。在常州大多数市民还未有道路拥堵意识的时候,就开始了规划、建设。至2010年高架二期建成通车,常州环城高架道路通车里程就已经超过宁、苏、锡三市内环高架快速道路,是同期苏州市的2倍还多。截止2015年,我市高架道路与快速道路总里程达112公里,列全省第一。

2、包容范围大,前瞻性更强。苏州环城高架包容范围基本限于繁华闹市区,而常州环城高架包容范围内当时还有农田,将大部分城乡结合部都包含其中(约200平方公里),基本拉开了城市扩展的宏观框架,对以后的城乡建设起到了决定性的引领作用。

3、施工水平高,路面质量好。去年,市政部门组织了一次高架道路梁板支撑技术检测,结果全部合格。从路面情况看,伸缩缝,桥墩沉降造成沥青路面裂缝情况十分轻微,尤其是采用新型沥青材料铺装的高架路面,经过近10年的高强度使用,视建成时间差异,路面技术状况要比同时期、同负荷路面情况都好,至少比后者“年轻”2-3岁。

4、建设时机极佳。我市城区快速路网建设,尤其是环城高架道路的建设时机,可以说是既不太早,更不迟缓,并且正好在当前两条地铁同时建设的非常时期,出色地承担起“城市交通大动脉”重任。据市交警部门提供的最新数据,现在市交警高架大队管辖的环城高架道路双幅长130公里,双向107个道口,日平均车流量达3.6万辆,车速50公里/小时是常态,最多的龙江路高架段日流量6万辆,高峰时段每小时流量达到7100辆,已远超高架道路设计流量。

目前,环城高架道路是我市唯一的一条环形快速交通干道,并且在可预期未来,再建设二环、三环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二、我市环城高架道路管养隐含问题现状

我市高架道路正发挥着“城区交通大动脉”作用,鉴于其唯一性和对整个城市交通的巨大影响力,后续的管理养护和道路服务能力的保持显得十分重要。为此,我市环城高架道路管养隐含的一些问题,应该引起高度重视并尽快解决。

1、交通管理困难大,交警压力大。

我市环城高架道路是我市主城区唯一一条环状快速干道。全长43公里的高架路段,有107个道口组成集散体系,目前高峰时段已处于超饱和状态,一旦发生拥堵,影响的不仅是一段高架道路,而是多个道口及其周边多条地面道路。同时,与高速公路和普通地面市政道路不同,高架道路既没有应急车道,也没有人行便道,一旦发生事故,交警难以及时到达现场处置,极易造成道路拥堵,甚至引发大面积交通瘫痪。我市多次发生的百辆车以上的“大堵车”,绝大多数都是由高架道路拥堵所引发。因此,尽管我市专门成立了交巡警高架路大队负责高架道路交通管理,大队民警也尽心尽责,甚至为了及时疏导交通,冒着生命危险骑摩托车上高架路执行任务,给执勤民警造成很大心理压力。

2、路面性能自然衰退,病害养护困难重重。

目前,我市高架道路,尤其是最早建成的环城高架道路,服役已近7-10年,已经开始进入早期病害发生阶段。比如龙江路高架段,已有多处因沥青自然老化出现局部网裂、泛浆、麻面、坑槽严重磨耗等早期病害,如不及时养护矫正,病害扩散、加深,必然形成有碍车辆通行的更严重病害,甚至引发交通事故。而与普通地面不同,高架道路存在着承载能力低(限制中重型货车通行),不适宜大型机械上路养护作业;路面宽度有限,不可能进行半幅施工,只能进行单方向分段全封闭作业,并且小型机械或人力作业效率低、占道作业时间长,对道路通行影响大。因此,在早期病害发生阶段,更强调养护及时性,但随着早期病害多发,过于频繁的上路养护作业,也会对整个道路交通带来很大影响。

3、养护管理体制有缺陷,没有建立统一协调机制。

调研得知,目前我市市政道路养护管理尚未实行统一归口管理,与其他普通城市道路一样实行分区域、按路段进行养护管理,而由于我市环城高架涉及范围包括主城区和武进区,养护管理也分属两个主体,中间缺乏固定联系、协调机制,无论交通管理还是养护施工,协调起来相当困难,基本谈不上科学、协调,统一调度更是无从谈起,无法在高架道路推行计划性和预防性灭病害于萌芽的科学管理养护模式。

三、加强环城高架道路养护几点对策建议

针对我市环城高架道路管理和养护存在的问题,提出如下意见和建议:

1、加大投入,以环城高架道路为先导,加快智能交管体系建设。

目前,我市在交通管理体系建设上,已经开始向环城高架道路倾斜,但是,在体系化建设和智能化发展上,投入力度不够,发展滞后。建议以需求为牵引,重点加快环城高架道路智能化交通管理体系建设,不仅要解决路面交通实时监控问题,也要实现交通信号系统(包括高架路匝道口)的智能化;不仅要加强防控体系建设,也要重视接警、处警的快速反应和遥控指挥能力建设。

2、建立城市快速道路交通管养协调机制。

鉴于现行行政体制情况,统一城市快速道路管理体制相对困难,建议建立常州城市快速道路交通管护协调机制,由市政管理处(或其他部门)牵头,相关行政、交管、管养单位参加,定期召开联席会议,互通信息、商讨问题、协调工作、制定计划、落实责任、拟订相关处事规则。

3、加强计划养护管理,推行预防性养护。

目前,我市高架道路养护管理模式与普通地面市政道路一样,鉴于前述环城高架道路存在的特殊性,唯有改革创新,才能提升养护管理水平,提高养护效率,节约养护成本。

美国道路业曾通过对10多万km不同等级道路的研究,发现这些道路的使用性能和寿命有一个共同的变化特征:一条质量合格的道路,在使用寿命75%时间内性能下降40%,这一阶段称为预防性养护阶段,随后12%使用寿命时间内,性能再次下降40%,这一阶段称为矫正性养护阶段,之后只有通过全面翻修,道路才能恢复使用,同时,经调查统计发现,矫正性养护比预防性养护将多投入34倍的费用。为此,建议改革目前的养护管理模式,积极推行现代“计划养护管理”模式,以利于升级现有以被动“修补式”养护模式为主动“预防性养护”模式;加大环城高架道路管理及养护经费投入,确保向“计划养护管理”和“预防性养护”模式推行。同时,鉴于我市环城高架道路通车使用已近7-10年,正处于最佳预防性养护阶段,建议及时做好环城高架道路预防性养护,将路面病害消灭在萌芽状态,确保环城高架道路及全市道路畅通。

4、大力推广使用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材料。

当前,道路施工和养护领域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材料层出不穷。这些“三新”技术对加快施工速度,节约建设和养护成本,提高工程质量,延长道路使用寿命作用巨大。比如,已在我市广泛应用的桥梁伸缩缝病害快速处理技术,不但可在23小时以内恢复通车,而且处理成本和修复质量远胜前一代技术。再如我市在122省道预防性养护项目中使用的“沥青下渗再生”技术,使用我市理想环球新材料公司提供的“下渗再生封层剂”特殊石油精炼材料,对沥青混凝土路面进行预防性养护,每次养护可有效延长路面使用寿命3-5年,并可以此间隔进行2-3次,等于可在保证路面性能不低于新路面性能75%情况下,延长路面使用寿命一倍,大中修间隔达30年以上。目前,该技术已经在浙江甬金高速、以及省内盐城、扬州、泰州、南通、连云港都成功使用。

因此,“三新技术”的普及应用,不仅可以使现有道路“延年益寿”,而且可以大大节约道路全寿命周期成本费用,并大大减少资源消耗和碳排放。在此,建议对环城高架道路养护加大科研投入,推动和鼓励相关部门积极引进、试验和普及应用“三新技术”。

 

送:中交协,省交通运输厅,省交协,市委办公室、研究室,市政府办公室、研究室,市财政局、公安局、城乡建设局、交通运输局,市交巡警支队、公路管理处、市政工程管理处,交协名誉会长、会长、副会长,相关城市交通运输协会